許多跳槽者參加應聘麵試時,都會被招聘者問及離開原來職位的原因。若是由於上班路途太遠、專業不對口、隨遷搬家等人人都可以理解的因素,說起來可以無顧及,如果是以下四種因素,就要慎之又慎了,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就會失去了寶貴的麵試機會。
1、收入低沒勁幹
這樣的跳槽理由會使招聘者誤認為你很計較個人得失,對工作沒有吃苦精神,把個人利益看得重於理想抱負。在用人者的眼裏,這樣的人最多隻能臨時聘用,不可委以重任,更談不上與其合作創業。而且,你若僅僅為了追求高收入而跳槽,會讓用人單位擔心如果有更高的收入,你會毫不猶豫地再次跳槽。這種觀念一旦形成思維定勢,你的身價將會大打折扣,即使你有卓越的才能也很難獲聘。
2、人際關係複雜
現代企業都很講求團隊精神。你對人際關係膽怯和逃避,就有可能會被認為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協調能力。而協調能力不強是現代複合型人才的“硬傷”,這將會直接妨礙你的職業發展前景。如果用人單位要你加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幫助協調企業的人際關係,若你如此回答,其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3、工作壓力太大
由於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現代企業也就更講究高效率、快節奏的工作作風。企業內部的人員都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之下,不能適應高效工作的隻能被淘汰。有的單位甚至在招聘啟事上就已經直言相告,要求應聘者能在一定的壓力下完成工作。
如果你在原來的單位不能夠適應有壓力的工作,新的用人單位同樣也不會接受你,因為在現今形勢下,絕對沒有哪個單位願意接收一個工作不緊不慢的閑人。
4、與上司相處不順利
人在職場,就不可避免的會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每個單位的領導都會有所不同,工作風格也是多種多樣,但唯一的共同點是:他是上司,你是下屬。假如你總是挑剔上司,則說明你在工作上缺乏適應性,而且沒有擺正你自己的位置。
毫無疑問,應該是你去主動適應你的上司,而不應要求你的上司來主動適應你的需要。再者,在平時的業務往來中,你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客戶或關係單位的人,對於任何企業而言,他們都是“上帝”,如果你尚且處理不好與上司的關係,就更談不上與“上帝”友好相處了。
這裏集中討論一些跳槽者麵試及初次參加麵試者都不該使用的語言風格或樣式,以供每位應聘者有所借鑒:(1)自己搶話也不讓別人說話有些應聘者一句話剛完馬上又搶著說下一句話,並在話題連接的部分插入無意義的“所以”“而”等連接詞,讓自己的語言“外殼”水泄不通,難以讓考官插話以做出適當的響應。
(2)語言的反複追加如果應聘者說話時反複重複某一句話或經常補充前麵的話,就會令考官反感你了。
(3)確定性的兩個極端語義的確定性應適時而定。有些麵試者形成一種語言習慣,經常使用絕對肯定或很不確定的詞語。例如總是說:“肯定是……”、“絕對是……”、“當然了……”;另一些人卻總把“也許”、“可能”、“大概”、“差不多”、“還可以吧?”等掛在嘴邊。這兩種情況都應該盡量避免。
(4)語言呆板、重複使用某種句式或詞語如果麵試時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像小學生解問答題一樣:“因為……所以……”那麼即使其內容再精彩,也會令考官感到乏味。
(5)不要隨便擴大指代範圍有的人在麵試時經常使用“眾所周知……”“正如每一個人了解的那樣……”等話語,似乎麵試考場應該加入更多人。這樣的說話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6)去掉口頭禪和伴隨動作一個人的臉上可能會長幾顆痣或者“青春痘”,對此我們一般很敏感,會想方設法把它們去掉。一個人的“言語形象”也可能帶著一些“斑痕”,如反複使用的口頭禪“那個、那麼、然後、呃”等以及諸如揚眉、歪嘴角、搔頭發、抹鼻子的伴隨動作。因此,在麵試過程中要把這些語言的“贅生物”清除幹淨!
(7)“標點符號”的運用多用冒號——不要節外生枝。
多用句號——談話言簡意賅。
少用破折號——避免事後加以補充(這裏不得不用)。
記著使用問句——讓麵試官加入到你的敘述中來。
(8)打扮不得體千萬不要認為應聘時必須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才行。事實上,因不恰當的打扮而白白喪失了謀職機會的事例比比皆是。
怎麼才叫“得體”呢?“得體”與“不得體”都是模糊概念,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氛圍下,得體與不得體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譬如,穿著泳裝逛大街、上班當然是不得體的,但穿襯衫、長褲跳進遊泳池同樣也是不得體的。這裏,我們要對“得體”與“不得體”提出一條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則,那就是,儀表打扮要與自己在某一時刻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及所處的具體環境相符。當你以一個學生身份去應聘時,你不應分過刻意裝扮,弄得花枝招展;當你去一個聲名顯赫的著名公司尤其是中外合資或外資企業求職時,就必須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因為你的形象將代表企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