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覺得,低頭話該說的時候自然要說,可是當你立了大功的時候,正應是別人對你感恩戴得或欣賞有加的時候,何必自我作踐說低頭話呢?抱有這種觀點的人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人情世故仍是不甚了解,如果一味存有這種觀點和做法,估計用不了多長的時間,曾幾何時的認同者和讚賞者都有可能變成你死我活的對手。說到底這些人還是打心眼兒裏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我們常說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人前低頭,說低頭話也是如此,必須正確分析情勢,準確判斷何種情況下低頭說話是必不可少的,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說低頭話並不意味著不肯定成績,而是對成績本身有一個正確的估價,對成績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尤其不要忽視他人的作用及機遇等因素。
黃某是一個精明能幹的公司職員,他很早就參加了工作,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是個人才。因此,他常常恃才自傲,動輒與人發生糾紛,而且極愛炫耀自己,同事們對他極為反感,認為他自以為是,過於固執。有一次,他奉調前往某科,一到那裏就與辦公室主任吵了起來,責怪人家派給他的工作太少,認為像自己這樣才華橫溢的人得不到重用真是冤枉,言語咄咄逼人。結果可想而知,這個科長向上級告了他一狀,說他恃才傲物,不服管製,不久,他就被單位解雇了。
所謂自命不凡、目中無人的性格,就是凡事以自己為中心,總認為自己是本群體之中最傑出的人物,瞧不起“我”之外的所有人。他們往往固執地堅信自己的經驗和意見,從不輕易改變態度。
而且往往將自己的意誌強加到別人頭上,以自己的態度作為別人態度的“向導”,認為別人都應該和他有一致的看法或意見,稍有違背,則認為自己正確而別人錯誤。他們不願改變自己的態度,即使明知自己錯了也是如此。他們自尊心極其強烈,在別人看來是件很小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是極礙麵子、對自尊心傷害極重的事情。
他們不願傷自尊心,於是便不擇手段地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哪怕對自己並無實在好處。
中國人在講自己的成績時,往往會先說一段客套詞:成績的取得,是領導和同誌們幫助的結果。這種套話雖然乏味得很,卻有很大的妙用,顯得你謙虛謹慎,從而減少他人的嫉恨。越是好東西,越是舍不得給別人,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遠大抱負,就不要斤斤計較眼前成績,而應大大方方地把功勞分給你身邊的人,特別是分給你的上司。這樣,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悅,上司臉上也光彩,少不了再給你更多的機會。如果你隻會打眼前算盤,急功近利,則會得罪身邊的人,上司也會認為你是功利心重之人,將來一定會吃虧。有難同當,有功獨享,是做事業的大忌。
曾國藩提出“有難先由己當,有功先讓人享”的觀點,認為“此乃事業之基”。他還認為與別人分享功勞是減禍之道、加福添壽之藥方。他的弟弟曾國荃圍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國藩就以此開導曾老九:近日來非常擔心老弟的病,十一日收到初七日弟交袁差官帶來的信以及給紀澤、紀鴻兩兒的信,字跡有精神、有光澤,又有安靜之氣,言語之間也不顯得急迫匆促,由此預測老弟病體一定會痊愈,因此感到很寬慰。隻是金陵城相持時間很久卻還沒有攻下,按我兄弟平日裏的性情,恐怕肝病會越來越重,我和昌歧長談,得知李少荃實際上有和我兄弟互相親近、互相衛護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奏上朝廷請求準許少荃親自帶領開花炮隊、洋槍隊前來金陵城會同剿滅敵軍。等到老弟對我這封信的回信(不過十八、九日回信就能到),我就一麵上奏朝廷,一麵給少荃去谘文一道,請他立即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