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節 第44章(1 / 3)

在推銷產品的過程中,擁有能言善辯的口才可謂是地地道道的真本事。

在某公司舉辦的化妝品展銷會上,幾位年輕的營銷人員用十分專業的術語詳細地向消費者介紹了公司產品原料、配方、性能、使用方法,給人以業務精通的印象。他們在回答消費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時表現出的反應快,對答如流,既彬彬有禮又幽默風趣的談吐,更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消費者問:“你們的產品真的像廣告上說的那樣好嗎”一位營銷人員立即答道:“您試過之後的感覺會比廣告上說得還好。”

消費者又問:“如果買回去,用過以後感覺不那麼好怎麼辦”另一位營銷人員笑著說:“那我們也會感謝您曾給予的關注。”

這次展銷會獲得很大成功,不僅產品銷量超過往次,更重要的是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在公司召開的總結會上,公司經理特別強調,是營銷人員語言訓練有素促成了這次展銷活動。他要求公司全體人員應該像營銷人員那樣,在“說話”上下一番功夫。

如果想讓顧客購買你所推銷的商品,你可以將此種商品的優點、作用以及價格等具體情況向其詳細說明。如果顧客看後,不想購買你的商品,而你所賣的商品確實物美價廉時,你是否擁有將顧客再次留住的好口才呢,是否具有讓顧客變“不買”為“想買”的能力呢?

征服顧客的八個方法:

1、設置疑問法

顧客看完你的商品後並不想購買。這個時候,你直接向其講述該商品同其他商店所售商品相比,質量如何如何好,價格如何如何低,顧客是聽不進去的。假若有一種法子,能夠使顧客抱著一種好奇心停下來,聽聽你的講解,則能夠使你所售商品賣出。這種法子就是設置疑問法。

一次貿易洽談會上,賣方對一個正在觀看公司產品說明的買方說:“你想買什麼?”買方說:“這兒沒什麼可以買的。”賣方說:“是呀,別人也說過這話。”當買方正為此得意時,賣方微笑著又說:“可是,他們後來都改變了看法。”“噢,為什麼?”買方問。於是……賣方開始了正式推銷,該公司的產品得以賣出。該事例中,賣方在買方不想買的時候,沒有直接向其敘說該產品的情況,而是設置了一個疑問——“別人也說過沒有什麼可買的,但後來都改變了看法。”——從而引發了買方的好奇心。於是,賣方有了一個良好機會向其推銷該產品。

2、對症下藥法

顧客在不想買你所售商品時,有時候會說出不想買的原因。這時候你可以針對此原因對症下藥。這副“藥”一定要一針見血,即通過一句話就說得顧客心裏高興。具體講,當顧客有自卑心理時,你可以采用讚美法;當顧客悶悶不樂時,你可以采幽默法;當顧客不明事理時,你要將道理說到點子上。

有位農村大娘去商店買布料,售貨員小陳迎上去打招呼:“大娘,您買布嗎?您看這布多結實,顏色又好。”不料,那位大娘聽了並不高興,反而嘀咕起來:“要這麼結實的布有啥用,穿不壞就該進火葬場了。”對大娘這番話,小陳不能隨聲附和,但不吭聲又等於默認了。略一思索,小陳便笑眯眯地說:“大娘,看您說到哪兒去了。您身子骨這麼結實,再穿幾百件也沒問題。”一句話說得大娘心頭發熱,不但高高興興買了布,還直誇小陳心眼好。

這位農村大娘開始不想買的原因是自身存有自卑心理——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售貨員小陳用“身子骨這麼結實”這句讚美之語,去掉了大娘的自卑心;用“再穿幾百件”這句幽默之語,引得大娘心裏高興,並且話說到點子上,簡單的隻言片語便使得這位大娘心情愉快地購買了布料。

3、背道而馳法

顧客不想購買你的商品,有時候是因為你所售的商品有點瑕疵。對於這種情況,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大膽指出。銷售商品時,你說出對你自己不利的話語,顧客會在意外之餘,油然產生一種信任。因此,顧客會變“不買”(因為商品有瑕疵)為“想買”(因為你坦誠)。

王小姐去服裝市場購買衣服,她找到了一件款式、顏色都比較稱心的套裙,可惜這件套裙上有一處小毛玻文靜的王小姐發現後,並沒有告訴售貨員,而是想到別處看一看。這時候,售貨員說話了:“歡迎您來到我們店,可惜這種式樣的衣服就一件啦,並且這一件還有點小毛病,我如果長得像您這樣標致,我也不買。”王小姐聽後心想:這位售貨員大姐可真夠坦誠,從她這裏購買衣服肯定不會上當受騙。她轉身又看了看那套裙,覺得雖然有點小毛病,但是並不顯眼,算不上什麼問題。於是,王小姐心情順暢地購買了這套衣服。

銷售衣服時隻向顧客講解衣服的優點,避免提到衣服的缺點,這本是常理中的事。但該售貨員並沒有講一句該套裙如何如何好,也沒有去勸王小姐買,而是反其道行之,直率地道出了該套裙的瑕疵。這種違背人們價值推理的做法,使得王小姐打消了不買的疑慮,欣然地購買了服裝。

4、熱情有加法

顧客在你商店挑選了半天,沒有購買一件商品。這時候,你可能會生氣。假若你不將不滿意的心情表現出來,並且對此時不想購買的顧客更加熱情,說不定,為你感動的顧客會回轉身來,心甘情願地買走你所售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