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會強迫自己天天讀書,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擱到明天。今天丟棄的東西,明天怎麼也補不上了。
——蘇霍姆林斯基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並為成功付出百折不撓的努力,一個人的幻想必定能實現。
——富蘭克林
多思善疑學習法
早在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觀點。《中庸》中“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五個環節中,三個環節的實質是思。朱熹把多思善疑的主張闡述得更加具體:“讀書無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陸九淵也有“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的見解。
(戴震置疑)戴震是清代著名的大學者,他自幼讀書時,就有敢於發疑,窮根究底的精神,王昶為他作的墓誌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十歲受傅,受《大學章句》至“右經一章”以下,問其塾師曰:“此何以知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芽又何以知為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芽”師應之曰:“此先儒朱子所注雲爾。”又問:“朱子幾何時?芽”曰:“南宋。”又問:“孔子,曾子何時人?”曰:“東周。”又問:“周去來幾何時?”曰:“幾兩千年。”又問:“然則朱子何以知其然?”師無以應。這種多疑善思的精神,正是他後來能作出成就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