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02(2 / 2)

那位林家小公子跟英蓮年紀相仿,雖然家境一般,但是為人極為上進。因傾慕英蓮才貌,發誓必定要科舉有成才會娶英蓮過門兒。於是參加了四十七年的鄉試一舉中了舉人,卻在四十八年春天的的會試中翻了車。

然後這兄弟就拜在了林如海門下,經由他引薦來了國子監讀書,跟林家小弟做了同窗——是的,林家小弟以十二歲的年齡進了學,今年八月又準備要以不滿十四歲的年紀挑戰鄉試,想來以他那來自林如海的祖傳學霸血脈,今年中舉,明年中進士,也是輕而易舉、順理成章的。

英蓮的未婚夫婿有林家小弟這麼一個族弟加同窗陪伴,也信心大增,又覺得應該給自家未婚妻一個交代,便就央求了林如海和賈敏做主,寫信邀請英蓮一家子來京,等來年他參加了會試就成婚。

英蓮同寶釵同年,今年也是十八歲了。這個年紀在女子來說,已經不算小,婚約者這邊兒若是再沒個表示也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所以對於未來姑爺這麼主動地有所表示,甄士隱兩口子都很高興,當下就收拾行李準備上京,正好同妙玉和邢岫煙結伴而行。

再沒想到就有這麼巧的事兒,才出了姑蘇城,就遇到了李紈的嬸母李嬸娘帶著兩個女兒李紋和李綺要進京投奔親戚——其實就是李紈了。

畢竟李紈她爹也就是李嬸娘的大伯子李守中已經過世,現在她們母女三個進京,能夠投奔的也隻有李紈這個侄女了。

但是不管是李紈還是賈珠,肯定都是歡迎的。

這位李嬸娘雖然是個寡婦,卻也是出身書香門第,十分清貴的。李二叔早逝,這位李嬸娘已經守寡多年,但凡有法子也不會來京城求人。想來也是兩個妹妹到了適婚年齡,想求李紈和賈珠甚至是王夫人、賈母幫她們倆物色一下好人家吧。

至於薛蝌和寶琴,也是薛家二叔跟二嬸兩口子相繼離世,按照薛姨媽的吩咐和薛攀的邀請來京投奔他們的。

三波兒人原本互不認識,但是恰好在同一時間從江南往京城走,旅途漫長,既有緣同路,少不得就順便禮貌攀談一二。

沒想到這一聊就發現,原來他們都有共同的熟人——薛攀就像是他們之間的紐帶,直接把他們所有人都聯係起來了。

是啊,不是親戚就是朋友,大家都是攀哥自己人,那還說啥啊,一起結伴而行吧。

至於到了京城之後,一打聽,才知道,大家的目的地也都一樣——都是薛攀家所在的那條街。

林家住在薛家隔壁,賈珠和李紈住在薛家另外一邊兒的隔壁——自從賈珠庶吉士散館之後,就正式任職翰林院編修進了武英殿編書,每日當差就顯得路遠了。加上他們覺得在榮國府不甚自在,索性也買了薛家隔壁的宅子,小兩口搬出來單過了。

王夫人雖然舍不得,卻也沒辦法,畢竟她自己也想著出來,隻是賈母還在,寶玉也在,她暫且肯定是走不了的,索性便也就先放了賈珠兩口子出來了。

正好薛姨媽和薛攀在,相互之間倒也有個照應,沒有什麼不放心的。

如此,這三波兒人最後都彙聚到了薛攀的這條街上,然後就彙聚到了他的奉國將軍府後邊兒的大觀園裏。

原本這個園子就是康師傅的麵子工程,現在用來接待一下客人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