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瓊瑤派:又又魚的魚(2)(1 / 2)

“她很好,她走的時候很幸福。她說她這一生遇見我、遇見你,已經沒有什麼遺憾了。她還說,她走的時候那麼狠心地帶走了‘和和’,因為她以為‘美美’是她,‘和和’是你。放下你,她終究舍不得。她說,她從‘和和’的眼裏讀出你的寂寞。然後,她慶幸她帶走了‘和和’。接吻魚是不能獨自生活的。拆散一對接吻魚,它們各自的壽命不會超過三個月。而且隻要其中的一條離開,然後另一條一定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感應到這一點,毅然隨愛人而去。她還說,當‘和和’和‘美美’死去的時候,你就可以忘了她,忘了那個叫小魚的女孩子。然後,她就哭了。不過,小魚沒想到,魚沒有想象中脆弱,就像她自己沒有想象中堅強。”

六、 結語

在這個溫暖的午後,我了解了關於魚的愛情。

在這個溫暖的午後,我又看見溫暖的窗台上,‘和和’和‘美美’在深情地接吻,亙古而綿長。

第1張賈樟柯派:可不可以不寂寞

隸屬門派:賈樟柯派

鎮派心經:換湯不換藥照樣治大病

賤客等級:★

眼淚指數:★★★★★☆

代表作品:《三峽好人》

代表人物:韓三明

賤女賤評:戴著“影帝”帽子的挖煤工

賈樟柯被人們稱為“電影民工”,因為他的電影總是在一些小縣城裏麵晃晃蕩蕩,總是有一群仿佛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城市邊緣人。而且還總是那幾張民工臉,比如王宏偉,比如韓三平。這些人的愛與這些人的恨,在賈樟柯的鏡頭下,開花,然後結出種子,在人們的心裏生根發芽。所以,你總是覺著賈樟柯的電影換湯不換藥,但是又總是有看頭。跟著哭,有時候也跟著笑。反正很親近,不是什麼大製作,沒有離奇的情節,不跟風,沒有強烈的渲染,就是仿佛鄰居家的二嬸和後巷子裏的三爺爺的故事,全是一些普通男女,一些普通的事。可是普通人是更應該被尊重的,你我都是普通人,看電影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整個人類社會也就是普通人最多。人們更是願意去親近身邊的生活,所以,賈樟柯的電影深受人們的愛戴也就不足為奇了。或許,這也是賈樟柯的精明之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嘛。賈樟柯從來不詩話自己,他就是一個來自山西汾陽縣城的小個子男人。他說,誰也沒有權利代表大多數人,你隻有權利代表你自己,也隻能代表你自己。所以,這就是賈樟柯,永遠代表自己的真實的賈樟柯。

賈樟柯的開山之作是《小武》,奠定了他在第六代導演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說“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誌著中國電影複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裏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而備受好評的《三峽好人》,更是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也使得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有人說,中國電影已經集體向好萊塢投降,紛紛沉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而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懷就顯得尤為可貴。他像一杆旗幟,樹立起一種讓外界通過影像理解中國的方式,或者也可以說是對中國電影現實主義的重新詮釋。

他的風格很穩,不激進,通過個性鮮明的形象將故事展開,拉出一個現實的社會,很紀實。而且又傾力專注於曆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這在當今的電影人身上是難能可貴的。

他說過“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他很平靜,卻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將經曆著激烈全球化變遷的古老中國一一記錄,所有的細節最終沉澱,歸於時間的潛流,留下的是一個個沉默的動容,又如此的驚心動魄。

這就是賈樟柯,敏感的賈樟柯。他將他的敏感融進《三峽好人》,用他的敏感去詮釋那些被時間與空間左右並改變著的人們。人在生命的流淌裏變得極其狹小,仿佛在石頭下麵壓著的草,沒有刺破石頭,卻還是艱難地從周遭的縫隙裏竄出了頭來。

《三峽好人》在講兩段故事,同是尋找,結果不同。山西的一個普通煤礦工人韓三明,十六年前買回了一個四川媳婦,媳婦剛懷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十六年天各一方之後,韓三明從汾陽來到奉節,尋找他十六年未見的前妻以及他的女兒。而因三峽工程的緣故,前妻家所在的縣城早已被淹沒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對他也不怎麼友善。幾次三番折騰之後,兩人在長江邊相會,彼此相望,決定複婚。有情人終成眷屬,功德圓滿。另外一個尋找的故事,結局就沒那麼皆大歡喜,趙濤演的護士沈紅從太原來到奉節,尋找她兩年未歸的丈夫,他們在三峽大壩前相擁相抱,但心知感情不再,一支舞後黯然分手,決定離婚。老縣城已經淹沒,新縣城還未蓋好,一些該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該舍棄的要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