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引子(1 / 1)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詞是南唐後主李煜被趙匡胤囚禁後所作。中秋月夜,李煜仰望故國的方向,不禁悲從心起,悔恨交加,吟頌了上麵這首千古傳誦的《虞美人》。隻可惜,往事如流水,一去不回頭。悔也罷,恨也罷,家國已經破碎,江山歸屬他人。有唐之前,神州大地上曾出現過像神農氏、扁鵲、張仲景、華佗等這樣的神醫,然而,他們也無法研製出可以讓人生重來一次的後悔藥。

家破國亡之前,一代才子李煜何曾想過治國之策?待到成為他人階下囚,才幡然回悟,隻可惜,為時已晚。

趙匡胤與李後主,一個精武,一個通文。但趙匡胤“武能定國”,李後主卻“文不能安邦”。

那趙匡胤生於動亂之時,父親趙弘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代王朝的禁軍將領。乃父幹膩了禁軍一角,因此,希望自己的兒子棄武學文,誰知,趙匡胤從幼年時,便沉迷於武術,喜好騎射,並自創“太祖長拳”,被稱為中國武術界六大名拳之一,不但如此,趙匡胤還發明了“大小盤龍棍”,即雙節棍,終於憑著武功韜略,把李後主趕下了台。

李煜做完《虞美人》,手握窗欞,目望長空,淚如雨下,自言自語地說:“《江山》啊,朕的《江山》,你在哪裏?”

此時,李煜對社稷無望,他嘴中所說的《江山》,已非南唐的大好山河,而是他在亡國前所作的一幅描寫山河的畫卷。

趙匡胤將李煜囚禁後,便派了重兵把守,並專門有人負責整理李煜的日常言行,每天向趙匡胤彙報一次。這一日,兵士將李煜吟作的《虞美人》及其憂傷鬱悶之語,統統記錄下來呈於趙匡胤,趙匡胤看後,並不知李煜所言“江山”為一幅畫,還以為他要圖謀東山再起呢。

趙匡胤是一位有著雄才大略的君主之材,他城府極深,目光遠大,之所以敢進軍南唐,便是看透了李煜在治國方麵的無能。在這之前,趙匡胤絲毫不把李後主放在眼裏,在他看來,一個隻會舞文弄墨,寫寫畫畫的君主是成不了大氣候的。然而,當他聽到兵士的彙報後,再一遍遍地觀看李後主的《悔恨錄》,他有些擔憂起來。趙匡胤聯想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越王苟踐。

當時,民間一直流傳著勾踐臥薪嚐膽,最終雪恥亡吳的故事。趙匡胤江山未固,自然擔心。他急令史官尋找《春秋左氏傳》一書。很快,史官把《春秋左氏傳》找來了。趙匡胤翻遍了這部記錄春秋時期大事的史冊,卻沒有找到臥薪嚐膽的故事。難道民間傳言有誤?趙匡胤稍稍放寬了心。

夜裏,趙匡胤依著龍案睡去,夢到自己搖身變成了吳王闔閭。公元前496年,他派兵攻打越國,大敗而歸,臨死之前,他托付愛將伍子胥輔佐夫差,並暗中以自己的魂魄幫助夫差興建水軍。隨後,夫差將突襲的苟踐活捉。

伍子胥一次次上書要夫差殺了苟踐,夫差卻認為苟踐已成為階下囚,再不會對吳國有威脅,因此隻是軟禁,卻沒有要了勾踐的性命。誰想,勾踐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不忘被囚之辱,越國逐漸強大起來。最終,苟踐攻克了吳國。

一覺醒來,趙匡胤黃袍盡濕,他擔心夜長夢多,便賜了李後主一杯毒酒,送他去了西天。如果西天也有美女,也不知後主李煜還想不想做風流皇帝。

其實,古往今來,又有多少皇帝不被美色所惑?從夏桀到殷紂,從周幽王到楚霸王,從隋煬帝到唐玄宗。大好江山,幾十年或數百年易主。自秦始皇以來,幾乎每個皇帝都喜歡臣民們高呼“萬歲”,其實,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大宋的江山,雖然取之於李煜之手,自趙匡胤之後的幾代皇帝,卻逐漸將後唐的教訓拋於腦後,隻可惜了我華夏大地,沉淪於水深火熱之中,如危卵一樣,戰事一起,百姓背井離鄉,哭爹喊娘,生命朝夕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