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黨中央毛主席轉戰陝北大事記(1)(2 / 3)

3月19日

汽車在岔路口停下。王震將軍下車,要回甘穀驛去。毛主席下車送他,邊走邊說:“我和你們一起堅持在陝北鬥爭,不打敗胡宗南,決不過黃河!”王震為黨中央、毛主席的安全擔心,臨別時勸道:“主席還是早些到河東指揮好。”送別了王震,毛主席又乘車北上。車行一夜,天亮時抵達劉家渠。下車後,毛主席立即伏在老鄉家的鍋台上給劉少奇寫信,派秘書龍飛虎親自將此信送到瓦窯堡。

上午,我軍即陸續撤離延安。延安雖已成了一座空城,敵人卻不敢進來。胡宗南曾下令:“首先攻入延安的部隊,賞法幣一千萬元。”敵第一師和第九十師因搶頭功而發生衝突。下午3時,敵第一師進入延安。4時,參謀總長陳誠向蔣介石報告占領延安經過。

下午4點多,兩架敵機發現了毛主席乘坐的汽車,低飛掃射四五次,打壞了擋風玻璃和一隻輪胎。警衛戰士看敵機飛得很低,紛紛要求對空射擊。周副主席加以製止,並命令把汽車拖到山溝裏進行搶修。

國民黨中宣部部長彭學沛,連夜在私邸設宴招待部分報界負責人,陳誠又指著地圖把攻打延安的經過吹噓一番。

劉少奇看了毛主席的信後,當即寫了回信交給龍飛虎,並派蘇聯醫生阿洛夫(係抗日戰爭時期被斯大林派到延安)和他同行,以照顧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的健康。午夜,龍飛虎、阿洛夫騎馬趕到劉家渠,立即又跳上汽車,隨毛主席向北轉移。

20日

新華社發表電訊稱,我軍以極小代價,在一周內使敵傷亡五千後,於19日主動撤出延安。新華社說,蔣介石把胡宗南所有的主力都集中起來,原定於3月6日開始,並在3月10日莫斯科外長會議開會前,以突然襲擊占領延安。其政治目的,是振奮消沉已極之士氣,為國民黨主戰派壯膽;在國際上則配合美帝的“大棒”政策,和使馬歇爾在莫斯科外長會議上渡過難關。新華社稱,此次保衛延安,著重於破壞其突然襲擊,保證首腦機關的安全轉移。現在此項目的已經完滿達成,而蔣介石企圖在3月10日前竄抵延安的計劃已被打破。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完好無損,並且仍留陝北,指揮全國的愛國自衛戰爭。

中央社、《中央日報》等大肆造謠,說“延安共軍精銳16萬,5日激戰,全部崩潰”;“街上發現共軍死屍四千餘具,同時俘虜共軍萬餘人”,等等。蔣軍在延安舉行“升旗典禮”。陳誠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欣喜若狂地說:“中共首腦已向延安東北流竄,殆將以晉西北為其叛亂根據地。共軍以‘跳黃河’為最後之一著,固亦國軍所預料,延安之收複,顯示共軍根本動搖……相信三個月內,可擊敗共軍。”彭學沛說:“為欲探知國軍進展之神速,則有待記者團不久前往實地之采訪。”正在舉行的國民黨三中全會向“收複延安將士”發出賀電。

淩晨,毛主席一行乘車抵達徐家溝。得知國民黨有了測量電台方向位置的設備,毛主席、周恩來下令中央的電台停止工作三天。周副主席沒有休息,繼續驅車前往瓦窯堡附近的王家坪(劉少奇、朱德、任弼時住地)。毛岸英同行。

彭德懷電告中央軍委:敵“於19日午後3時占延安……我們已抵青化砭西之梁村”。

21日

空運部隊去榆林的敵機,不斷從徐家溝上空飛過,毛主席不等天黑便乘車離去,半夜抵達高家嶮。

22日

彭德懷、習仲勳為在青化砭伏擊敵三十一旅部署問題,打電報請示毛主席。

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勵誌社”,設晚宴招待參加國民黨三中全會的中央委員,慶祝“延安光複”。

23日

毛主席電複彭德懷、習仲勳,同意青化砭戰役部署。彭、習下達伏擊令稱,24日6時半前需部署完畢,要注意隱蔽於敵側的搜索線以外,勿使敵過早發現。前總指揮所設在青化砭西北高地。

24日

胡軍占領延安後一直舉棋不定,既急於找我主力決戰,又不敢離開延安一步。按預定計劃,為迎合敵人的“決戰”心裏,我軍一縱裝作大兵團轉移模樣,且戰且走,引敵上鉤。果然,胡宗南在猶豫四天之後命令董釗率六七個旅,分兩路直撲延安西北方的安塞。同時,他又令三十一旅和一三五旅往延安東北方向警戒策應,而我大軍正在這裏設下伏擊圈,等候敵軍到來。

一早,胡宗南乘車從洛川出發,中午到達延安,在原陝甘寧邊區銀行所在地住下。

國民黨三中全會閉幕。蔣介石在舉行擴大紀念周時說,今後九個月為國民黨“生死存亡之關頭”,“必須精誠團結,勿使功敗垂成”。

太陽落山時,毛主席乘車離開高家嶮,半夜抵任家山。

25日

我軍主力埋伏在青化砭山上,張開口袋等了兩天兩夜,人們猜測紛紛,敵人來不來呢?

一縱把敵人大軍牽到安塞之後,立即掉頭向東,趕到青化砭與我主力會合。

董釗在安塞撲了個空,除留下一部分駐守外,又率領大隊人馬回到延安。剛剛落腳,突然接到敵三十一旅在青化砭發出的危急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