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看見毛主席了!
五盞明亮的汽油燈放著光輝,天藍色的幕布隨著寒冷的晚風飄動著。鑼鼓咚咚響,胡琴板鼓聲清脆悅耳。前後共演了四出戲,三個多小時。直到11點鍾,我們才踏著茫茫夜色,滿意地歸來。
26日
楊家溝中央會議昨天結束。今天從早到晚趙棣生幫我刻鋼板,油印最後一期《新聞簡報》,專刊毛主席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27日
刻了近八個月的鋼板,今天正式“轉業”了。
回顧以往,工作雖然做了一些,但並不令人滿意。嚴格地說,工作並沒有做好,無論從質與量的要求來看,都很不夠。隻好用今後的行動來補償了。
28日
這是出版鉛印《新聞簡報》《參考消息》的第一天。因為各方麵的生疏而顯得非常忙亂,從早晨8點多鍾開始,一直拖到晚上8點多鍾,但終於看見了一張張清楚的鉛印報紙在機器上印出來了,大家都異常興奮!今天能夠出鉛印報紙,足以表明我們在陝北的堅持鬥爭勝利了!
我的工作是校對。沈蘊敏是校對組組長。他比我年長幾歲,是個出色的老校對。第一天真緊張,一遍又一遍地校對,發現一個錯字就像發現一個敵人似的,立刻用紅筆把它“消滅”!真有意思。我又和工人同誌在一起了,就像回到老家《淮南日報》似的,感到那麼親切。兩年以前,我不也和他們一樣,穿著工人裝在機器旁邊日日夜夜地戰鬥麼?現在我卻成了拿筆杆的“知識分子”了。不,我仍然是一個工人!不管我穿的是什麼,拿的是什麼,我的心還是工人階級的心,我的靈魂還是無產階級的靈魂!
31日
這是永遠令人難忘的1947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我懷著嚴肅而又愉快的心情來回憶過去。
從今年開頭的第二天起,直到不久以前的一段時期內,都是在行軍、流動的生活中度過。從河北到河南,從山西到陝西;從冀魯豫的平原到山巒重疊的陝北;又在陝北這個漫無邊際的高原上、山溝裏轉來轉去。這些日子所經曆的一切,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尤其是從4月開始,我們隨著中國革命的最高領導機關,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李得勝同誌)親自率領的“昆侖縱隊”、“九支隊”、“三支隊”(番號幾經更改)和“亞洲部隊”,堅持在艱苦的陝北戰場上,這八個月是值得永遠紀念的八個月啊!
以戰鬥的姿態迎接明天——勝利的1948年!
$1948年
1月
1日
元旦放假一天。大家精神煥發,在快樂的情緒中度過了。特別令人興奮的是,愛國戰爭的前線不斷傳來勝利的捷音。在冰雪之中展開的東北第七次攻勢和二野雄師直趨洞庭的行動,使蔣家匪幫慌作一團,危機到處威脅著他們,悲觀、喪氣的情緒包圍著他們。新的一年將是他們更難“熬”過的悲慘的一年!
中國革命的新高潮到來了!我們正處在曆史的轉折點上。全中國要解放啦!《東方紅》的歌聲即將響遍每一個角落!
25日
明亮的月光普照著滿山遍野的白雪,刺骨的冷風在呼嘯,好一幅大自然美麗的晚景——雪月交輝,銀色透明。那高高的山嶺上有一個身影,這是負有光榮使命的衛士在站崗,在保衛著我們的領袖毛主席!他,白天,晚上,風沙裏,大雪中,黎明,黃昏,都雄赳赳地站立著,警衛著。
望著衛士的身影,又使我想起革命健兒在東北戰場上,冒著零下30度、40度的嚴寒,英勇戰鬥;又使我懷念起那些饑寒交迫中的廣大勞苦人民……我心裏升起了一團革命的烈火。
戰鬥吧,同誌!心裏要永遠想著:革命!
2月
9日
在歡樂中度過了舊曆除夕。
我似乎仍然感覺到一種在家鄉“過年”的氣氛。不過,根本的不同,即是在革命的大家庭中去享受這種愉快,而不是在封建的舊式家庭那樣“過年”了。今天,在楊家溝,處處呈現出集體歡慶的革命氣象。
氣候變化無常。早晨,大雪紛飛,由大減小,繼而又出現藍色的天空和淡淡的陽光。雖然風很大,卻並不那麼刺骨的冷。
除夕晚上吃“葫蘆”(用白麵榨成細條,像麵條,隻是粗而短)。飯後,天空還是一片灰暗。盡管雪還在下,鑼鼓聲已經響起來了。很快地,院子裏聚集了從各個窯洞裏出來的同誌。無形之中,各式不同的“自由大秧歌”,隨著有節奏的鑼鼓聲,扭起來了。我夾在人群中間,跟著別人扭秧歌。陝北的秧歌對我十分新鮮,我想模仿他們的步伐,但始終擺脫不了我那習慣了的“華中大秧歌”。
扭了一個鍾頭的“大秧歌”,燈謎晚會開始了。一向被稱為“會議室”的大窯洞裏,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汽油燈大放光彩,人聲喧嚷,鑼鼓不停地敲,每個人的手裏拿著一包花生和紅棗,每個人的嘴幾乎完全一致地動作起來,興致勃勃地凝神地猜著謎語。猜中以後可以拿到一包花生和紅棗的“獎賞”。我呆呆地望著,轉來轉去,一個也沒猜中,還被擠得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