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從延安到西柏坡(日記片斷)(6)(1 / 3)

在困難的緊要關頭,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戰鬥!黨中央的喉舌和耳目一分鍾也不能停頓!必須把毛主席的聲音通過電台傳遍全世界!

22日

工作照常進行,一分鍾也沒有中斷。

烏雲慢慢稀疏了,西北方漸漸明朗,黯淡的陽光時出時沒。黃昏前,我們興致勃勃地走了三裏多路,爬上滹沱河畔一個不高的山頭,眺望兩岸美麗的景色。

滹沱河由西向東,蜿蜒而下。滔滔的水聲響徹了山穀。緊靠岸旁的田地被洪水淹沒了,隻剩下幾棵柳樹的樹梢在波浪的衝擊下搖擺著。山下一片肥沃的土地上嫩秧成行。一條清清的河水流向大河。兩岸立著成排的綠柳。夕陽的光輝照耀著河水,照耀著一片鮮綠。天要晴了,人們是多麼高興啊!

31日

最近工作空前緊張,簡直無喘息之機。從早忙到晚,夜裏還要幹。越忙我越有勁。這才是戰鬥啊!

9月

2日

在勝利的隆重的氣氛中,舉行了紀念“九一”記者節的大會。下午,同誌們紛紛趕赴會場。山溝裏,一塊比較開闊的地方,放著一根一根大樹幹,作為坐位。樹上貼著綠色的標語。正麵是主席台,也隻有兩張小桌子和幾張小凳子。盡管敵人的轟炸機在不遠的地方盤旋,不時發出沉重的炸彈聲,我們的紀念會仍照常進行。

大會主席廖承誌社長致詞說:“據不完全統計,八年抗日戰爭和兩年解放戰爭中,我們革命的新聞工作者在前線和後方英勇犧牲和光榮殉職的已有89位。他們是無上光榮的。以前我們沒有舉行過什麼儀式,在今天的這個會上,我們要向他們致以深切的悼念。請大家站起來,默哀三分鍾!”

於是,人們懷著悲痛的心情,脫下軍帽,低頭哀念著光榮的烈士們。

廖承誌又說:“在紀念死者的時候,我們要加強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覺悟,拋棄個人主義,把個人的生命投到革命事業中去!要知道,各地發來的每一篇稿子,每一個字,都是用血和汗寫成的!”

3日

下午,陳伯達同誌來向我們做了《關於研究工作問題》的報告。它是福建人,說話不易懂。他好像上課一樣,遇到難懂的地方就用粉筆寫在黑板上。他的身材矮而胖,衣服穿得很樸素,說話很慢,淺出易懂。

陳伯達同誌說:“研究工作就是抓住每一事物的無數現象,從這些紛亂的現象中,整理出一條線索,發現事物的本質,抓住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

他說,研究工作是一個很艱苦、很困難的工作。要準備長期地埋頭苦幹,下一番苦功夫。

他說:研究工作可以分作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無數的亂絲一樣的社會現象麵前,漫無頭緒,無從下手。第二階段,即是苦思鑽研,反複考慮,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第三階段,是慢慢得到啟發或偶然得到啟發,發現真理就在麵前,問題就解決了。研究工作的主要方法就是熟悉。古語所謂“熟能生巧”,這是有道理的。

他說:我雖然還不如馬克思身上的一根汗毛,但是,我還是可以學馬列主義的。馬克思並不是沒有自我批評的。我們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天才不是掉下來的,而是苦功夫,一步一步提高的結果。

23日

解放濟南的戰鬥正勝利而激烈地進行著。這兩天的工作也隨著緊張起來,內部電報不斷地從前方發來,一天幾次送給“302”(廖承誌社長的代號)。在這工作的緊要關頭,必須高度嚴肅、認真、負責,不能有一絲一毫的疏忽馬虎。越忙越要沉著、仔細。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工作,和革命戰爭,和人民解放事業密切地結合在一起。為了革命戰爭的勝利,為了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發出你的光和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