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早春二月(1 / 2)

皇帝又一次打斷了李氏的話,語氣卻明顯地緩和了下來:

“好啦,別再說了!”

室內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其間隻聽得李氏幾聲輕輕地抽泣。

皇帝長歎一聲,低聲說道:

“你說得對,朕的子嗣少,所以對他們個個都寄予厚望——朕這個皇帝做得有多難,你即便是身處深宮也該有所耳聞;”

“弘時是最年長的,若他爭氣原應該為朕分擔一些;可他卻常常不知檢點,做了不少悖逆聖意、違紀亂綱之事——朕與他首先是君臣,他這樣便是目無君上!”

“還居然與允禩他們結黨、常常為他們說話——他哪裏還記得他是朕的兒子?!如此誠為不孝!朕有他這樣的兒子,還怎麼去教化天下臣民?!”

“他行事為人哪有一點與朕相像,倒是與允禩他們相仿!他與朕一向是離心離德,倒是與允禩他們貼心許多!他難道不是做允禩的兒子更合適?!”

“可是皇上!臣妾。。。臣妾差人問過時兒從宮中帶去的太監,他們說。。。時兒在廉親王府上,王妃常常在他麵前說長道短;臣妾隻怕他反受其害,不如。。。不如。。。”

“那個女人!朕多次讓皇後前去規勸她,她卻全無收斂之心!甚為可惡!朕查實後斷不會輕饒於她!”

“那——時兒。。。”

“好了,你不必再說了;朕給弘時一個月時間反省;寫出反省折子,讓你宮中太監取來呈進;一切全憑他自己了!”

“謝皇上!謝皇上!!臣妾。。。”

“好了,你跪安吧——以後不可再似今日這般行事!否則,休怪朕不念夫妻情分!”

“是,臣妾再不敢了!皇上萬福,臣妾告退。”

正月二十日一大早,皇帝匆匆用過早膳,就往勤政殿去坐等例行的官員奏事了。

欣然他們也被管事太監支使得團團轉,在暖閣裏做大掃除;事兒還沒完,皇帝就踩著自鳴鍾十點整的報時聲,一臉惱怒地走了進來。

幾個正忙著的人趕緊停下手中的活兒,隨著太監總管張起麟一個眼色、一擺手,退到了門外。

沒過多久,就見老十七允禮、大學士馬齊、張廷玉等一大撥人一臉惶恐地匆匆趕來;欣然聽到他們整齊得像一個人似的請安聲不禁暗自好笑:

還真是一群訓練有素的奴才呢!接著聽了皇帝劈裏啪啦、語速極快的一通發泄才知道,原來在21世紀時她在網上看到的,關於皇帝在勤政殿坐等官員奏事、卻白等一氣的烏龍事件就發生在今天啊!(注1)

皇帝發完火之後,很快回複了帝國統治者的理性形象——有條有理地安排了今後各衙門輪班奏事的規則,讓張廷玉擬成了上諭即刻明發出去;

又傳進了宗人府以及其他一些部的官員,發布了關於向老八訊問當年燒毀康熙朱批之事、以及對老八指使手下太監杖斃護軍九十六一事的處理、對他府上護衛人員的安排、讓刑部嚴審他的親信太監等事務的上諭;並讓官員們將上諭和三年底他們參奏老八“亂政不法、應革去親王、治罪一疏”一起發出。(注2)

欣然在門外聽著屋裏發生的一切,心中感慨萬千:

若他都不該當皇帝,還有誰該?!

看看他管理下的政府的高效行政吧——康熙選他作繼承人,才是更加不負於“千古一帝”的美名啊!

而且,他到現在,對老八他們還是以打擊和限製勢力為主,發泄不滿和憤怒為輔;並沒有任何動殺機的意思啊!

他哪裏“殘刻陰毒”了?!哪裏“心狠手辣”了?!

他恰恰是太過於“刀子嘴豆腐心”了!

若他幹脆早早地像李世民一樣,先把八、九除掉,再大造輿論、聲淚俱下地栽贓陷害他們發起政變、謀逆啥的;大概反而不至於落得一身罵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