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未來乾隆的婚禮(1 / 2)

這一章有不少關於皇子婚禮的場麵描寫——還是想讓大家多了解些真實的曆史;想說句:其實好多文裏麵寫的都與真實情況不符合呢。。。PS:最近查閱起居注、實錄、朱批諭旨時發現自己被故宮100誤導了,把乾小四大婚時間搞錯了;正確時間是雍正五年七月十八日;而且某人是為這個原因從圓明園回了宮滴~隻不過當天仍然辦了公~

福慧果然不愧是某人的兒子,說到做到,在人前一如既往地當欣然是近侍宮女一般,隻是,他再不似從前那樣,一有機會就纏著欣然了;而是對欣然做出視而不見的姿態,搞得欣然心裏麵鬱悶加黯然,同時還有內疚:

福慧短短的生命眼見得隻剩下一年多的時光了,本來還慶幸自己能給這個表麵尊貴、風光無限,實則早早就缺失了母愛的小小孩童一些愛的補償;也讓自己在這個原本完全不屬於自己的時代,在深愛的他之外,多一個可以親近、牽掛的人,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也讓那個為自己所深愛的男人,心裏麵能多一分親情的慰藉。。。

可看如今的情形,竟是自己讓那可憐的孩童添了壓力、煩惱與痛苦——怎能不讓欣然黯然神傷、自責不已!

而皇帝顯見得一方麵是忙於朝政國事、的的確確精力有限;另一方麵卻實實在在是覺得在小兒子麵前理虧、沒麵子,也就索性采取裝聾作啞、回避矛盾的態度——身為皇家人的他,大概早就習慣了天家親情淡漠的事實吧;何況還是既沒有養育關係、更沒有血緣聯係的“母妃”與皇子之間的關係?!

可是,對欣然這個意外落到古代的現代人來說,這種狀況卻是她所無法裝鴕鳥去應付就行的!但是,福慧和皇帝的態度讓欣然在好長一段時間裏感到無計可施。

而曆史,則不緊不慢的按照它固有的軌跡繼續向前行進著——雍正五年五月十七日,未來的乾隆帝弘曆大婚;新娘是四年選秀時選中的滿族大姓富察氏家的女孩——未來皇帝的第一位皇後要在曆史舞台上首次登台亮相了。

皇帝為了未來嗣皇帝的大婚,特意將原本與弘晝、福慧共居毓慶宮的弘曆,賜居於乾清宮西二所——也就是後來的重華宮。(注1)

欣然軟磨硬泡,又是撒嬌、又是拿福慧做說項,總算是讓一臉無奈的皇帝鬆了口,同意讓她在弘曆成婚當天,臨時隨侍在福慧身邊,得以觀禮。

十七日一大早,身著蟒袍、頭戴禮冠的弘曆前來向皇帝行禮,接著轉至嫡母皇後處和生母熹妃處行禮。(注2)

他剛退出,福慧就按照皇帝先前的吩咐來了;在向皇帝問安後,便帶著欣然,到大宮門處與弘曆、弘晝的鑾駕彙合;在各自的一幹外旗護軍參領、護軍校、護軍導引隨從護衛之下,(注3)浩浩蕩蕩地直奔紫禁城而去。

到得紫禁城門外,正遇上新福晉富察氏的鑾儀彩輿;隻見總管大臣率屬官二十人身著蟒服,與護軍四十名乘馬前後導引護行;鑾儀衛所備彩輿,轎用紅緞幃,以校尉舁行,女官隨從;(注4)好一派皇家的雍容氣度!

按照長幼尊卑,自然是弘曆的儀駕先行進入城門,接著是富察氏的鑾儀彩輿,然後是弘晝;最後才是福慧。

隻見眾大臣、校尉紛紛下馬,改為步行,前後簇擁著各自主子的鑾輿,有條不紊地進了城門;福晉的鑾儀彩輿向著乾西二所而去,三位皇子阿哥的儀駕,則去往婚禮之宴所在地——箭亭。(注5)

箭亭在奉先殿之南,是清代武舉殿試的地方,也是整個大清朝,諸位皇帝和皇子、皇孫們在紫禁城中練習騎馬射箭的場所;它不像其他的亭子那樣是空敞的,而更像是一座殿堂。(注6)

今日被作為設宴場所,則所有大門全部打開;亭內、亭外簷下、以及亭子丹陛下,共設宴六十席,餑餑桌六十張,酒六十瓶,羊四十五。(注7)

福晉之父與親族群臣,及不入直之公侯伯、內大臣侍衛、一二品大臣俱著朝服,在箭亭前恭候。

三位皇子一到,福晉父兄及族眾均跪迎於丹陛下;鴻臚寺官將弘曆引入亭內升堂,弘晝、福慧、及福晉父兄均隨之進入亭內,依次第東位西麵而立,各旗公侯伯等西位東麵而立;亭外則是親族及本旗大臣侍衛東位西麵,各旗官員西位東麵站立。(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