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兩套賬的現象在目前來說是比較的普遍,因為很多企業在創業初期麵臨著生存的壓力,同時還要進行原始積累。麵對高稅負,是難以負擔的,所以少交稅自然是第一選擇。
盡可能少交稅的另一個間接原因是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是很粗放的,國家的稅務管理機關相應的是更粗放的稅收政策。例如國稅局會根據企業的情況,提前給企業說好今年的稅負是多少,然後企業就會根據這個比例去做賬。那麼企業的實際利潤就會在自己內部使用的那本真賬裏。
做兩套賬從企業的內部管理來說,是有負麵影響的,但在企業發展早期的時候,影響比較小,企業發展越大,這樣的影響隻會越來越大。
老板也許會存僥幸心理,認為先做兩套賬讓企業能應付日常的管理,等到確實要改變的時候,再改。但是,應當看到企業為了少交稅,已經積累了很多不好的習慣,而且,從先前的手工做賬到信息化做賬,兩套賬已經不能適應管理的規範,也不利於引進人才和企業的文化方麵的建設。
老板都想把自己的公司做強做大,要想把自己的公司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做兩套賬是擺在老板麵前一個很現實的難題。不管是剛剛開始的企業,還是不斷發展的企業,以後管理的更新隻會越來越迫切。企業可以仔細的研究一下,為了短時間內的少交稅。究竟是讓企業以後陷入更大的麻煩,還是現在踏踏實實地做好一套賬的工作,去換取企業更健康長久的發展呢?從長遠來看,做一套賬的好處遠比做兩套賬的好處要明顯。
1.6板缺少必備的稅收知識
有些老板對稅收財務知識比較缺乏,公私不分。做賬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發現公司的賬麵不平了,就讓財務通過做賬來解決。通過做假賬來掩蓋業務流程的不合理,甚至通過做另外一種業務流程來達到少交稅的目的。這樣就不知不覺已經構成了偷稅的行為。有些老板覺得這種避稅手段不行,就再換種方法,完全沒有按照稅收和財務方麵的要求去做。這樣的避稅行為已經觸犯到法律。
合理節稅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手段,但必須是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都是合理的。合理節稅方法的具體應用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運用做到合理又合法。
企業老板先從源頭,也就是從思想上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使自己不斷地充電,學習財務稅收知識,也可以通過專業的財務人員或是籌劃機構對財務稅收進行規劃,通過這方麵的幫助來找到自己的合理節稅方法。在不觸犯法律的前提下,找到企業收益的增加和企業財務管理之間的平衡點。
老板解決財務難題新思路
“十六字方針”解決老板的財務難題
在多年的實踐中,我們從老板的視角、企業的全局思考財務問題,把財務管理和企業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解決老板財務管理難題的“十六字方針”——“賬前消化、賬外運籌、賬內規範、一賬統領”。
所謂“賬前消化”,主要是從時間角度抓住做賬的最佳時機,解決傳統做賬中事後算賬的弊端。傳統做賬都是事後算賬,所有業務工作完成以後才由會計算賬,業務決定了開票,開票的格局決定了賬目格局。為解決由此產生的問題,必須進行事前籌劃,把影響賬務處理的企業內部因素提前消化吸收,為財務管理創造良好的基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賬前消化。
所謂“賬外運籌”,主要是從空間的角度尋找企業做賬的賬外空間,解決企業賬內算賬的問題。在企業的財務處理過程中,就合理節稅的問題而言,企業的賬內空間非常有限。如何找到突破口呢?隻有尋求賬外空間,通過賬外空間的尋找和運用,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外部納稅環境,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賬外運籌。
賬前消化和賬外運籌之後的明智選擇,就是賬內規範。我認為,賬內規範對企業來講是一個鐵律,是輕易不能動的基石和原則。因為這套賬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必須經得起工商、稅務等各相關利益主體的監督和檢查,與其被動適應,不如主動規範。
為什麼要一賬統領呢?企業做兩套賬有巨大的危害和風險,因此早在創業之初,我們就提出“高手做賬隻用一套”的理念,明確要靠知識、靠頭腦、靠能力掙放心錢的發展戰略。寧可生意不做,也不為客戶做兩套賬。這既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也是對客戶負責。這也反過來促使我們找到了“賬前消化”和“賬外運籌”的財務管理方法。
但是做一套賬不可避免地麵臨著“白條”、“回扣”等問題,我們通過轉化兩套賬的性質,把兩套賬變為兩個賬,形成兩個核算主體,在兩個核算主體的情況下辯證地實現了“高手做賬隻用一套”。
在財務管理“十六字方針”中,“一賬統領”是整個過程的理想結果,“賬內規範”是基本原則和要求,“賬外運籌”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賬前消化”則是前提和基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