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傳統的婚姻觀念是有它可取的一麵,男才女貌,門當戶對,性情相投,以這三條標準去選擇對象,是會找到較滿意的另一半,能組成—個較理想的家庭的。
男才女貌,男人有才幹,女人有容貌,講的是般配。如果男人既無才也無貌,更無錢,一個美貌如玉的女性是不會找這樣的男人。
按老百姓的話說是沒有一條能降住人的,這樣的婚姻自然是沒有質量。
門當戶對,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條件,因為不同的家庭條件,不同的生活環境培養出來的人就有不同的生活興趣,不同的生活標準。有一位大學生告訴我,他在讀書時,找了一位北京的家庭條件很好的女性,當他畢業後與女朋友一起去探視未來的丈母娘時,這位母親開口第一句話是:我女兒嬌生慣養,花錢不眨眼,你想娶我女兒,你得有錢供她花。他說,他一下子就被這位母親唬住了,隻得和女友拜拜!你一無錢,二無財,三無貌,你想要通過婚姻改變命運,要攀龍附鳳,那麼你就準備為“龍”或“鳳”當一輩子飼養員吧!
性情相投,不是性情相投最少要性情相近。現代家庭經常有這樣的麻煩,一台電視機,丈夫要看足球賽,妻子要看瓊瑤的愛情肥皂劇,經常鬧得背靠背。前些時,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妻子迷上了種菜,經常半夜起來打開電腦摘菜,鬧得丈夫無法安睡,一氣之下,丈夫把妻子趕出了家門。“廣闊天地更適合你種菜,在那裏去種菜,大有作為”,丈夫甩給妻子這麼一句話,狠狠地關上了門。深更半夜,妻子實在沒有地方去,又害怕,隻得打電話報警,最後由警察護送上門,幫忙做丈夫的工作。在這位女性答應今後再不半夜起來收菜的情況下,丈夫才原諒了她。這都是生活中的調料,但也確實影響夫妻的生活質量。
舉這些例子的目的是告訴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各自的生存之道,萬事萬物能順從各自的生存之道生存、發展,就會形成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手者矣。”殺人有專門管理這方麵的機構,如果代替專門管理這方麵機構去殺人,這是替代高明的木匠砍伐大樹,這樣做很少有不傷到手指的。這一層講各守其道,各固其道,各盡其職。
這段話的意思是統治者不要隨便殺人,不是司法機關而要讓他幹司法機關的事,這樣就不是各守其道,不是各司其職,也就不能各盡其責,不但不能各盡其職,而且還會造成傷害。
還是拿諸葛亮說事,諸葛亮在劉備駕崩後,成天就是心驚膽戰,手忙腳亂了,什麼都幹,又不知道幹了些什麼,也就是他自己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矣!他在北伐中原過程中,次次都是功敗垂成。其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自己不能盡其職,不能盡其責,不明確自己的身份。由於不明確自己的身份,所以不知道自己幹什麼,不知道部下幹什麼?他是相父,要關心、輔佐劉禪,他是三軍總司令,要統帥三軍,他又是三軍參謀長,要偵察敵情、地形,甚至連師團級陣地圖都要經他審查核準,還是三軍政委,要做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趙雲安全撤出陣地,他還要親自迎接並予以鼓勵,他又是總後勤部長,負責糧草輜重的籌備,調撥運輸,他又是工兵司令,負責設計木牛流馬,解決人力、畜力運輸不足的老大難問題,他還是三軍總政治主任,擔負審幹提幹工作,甚至還是軍墾農場場長,負責籌劃農墾農場的編製與管理,他還兼任總裝備部部長,負責設計武器,每一樣事情他都身體力行,事必躬親,累得飯也吃不下,成天身體冒虛汗,就是這樣,自己還感到誠惶誠恐,擔心工作失職,有失先帝之明,辜負先帝白帝城托孤的殷切希望。這樣幹的結果就是老子說的“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手者矣”。宮中劉禪對他不放心,長期帶兵北伐,君臣猜忌。府中也有人背後議論,在後主麵前搬弄是非,弄得他不得一次一次地呈表上奏,表示自己的忠心,有時還弄到不得不班師回朝的地步,就發生過由於宦官苟安的流言中傷使劉禪對其猜疑,下聖旨將其召回的荒唐事。軍中部下也有怨言,魏延就多次表示過不滿!
他的部下見其如此勞累,也好心提醒他,主簿楊顓就規勸他“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今日丞相親理細事,終日豈不勞乎?”自己是什麼身份,就幹什麼活,不要把自己累垮了,什麼事也幹不了。他也明白這個道理。就是對什麼人、對什麼事都不放心。按老子的標準來分析,此時的諸葛亮就是一個不稱職的領導者了!老子說“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最好的領導是不知有領導存在,諸葛亮不是不知道有領導存在這種境界,而是怕不知他的存在,此時諸葛亮頂多算一個“親而譽之”的領導者,部下親近他,讚譽他,相信他,但還不能包括魏延。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軍師鬧到什麼活都幹的程度就是可怕的事情。究其原因有兩種,一是太高看自己了,而不相信部下,使部下失去了表演的舞台,壓抑了手下人的積極性。二是沒有“知人之明”,對任何人都不放心。由於這兩個原因,使自己不能盡其責,使部下也不能盡其責,那麼,兵敗“五丈原”,也就勢所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