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伴讀應該很清楚,我部最近和中原南楚朝廷那邊,起了不少矛盾和爭執。”
陸雲卿聞言,依舊是低頭含胸,沒有稍敢直起身子,一襲白衫廣袖曳地:
“臣……隱約見聞過。”
對於烏桓部落和中原之間的矛盾,就連沒怎麼出過門的君瑤,都還是有一點了解的。
比如,從牧主李霽大人每日的臉色上,就可見一斑。
李霽大人是朝廷任命來總管三大草原的牧主官員,但其實他平日裏,除了苛責陸雲卿和給烏桓部落的大宰桑找麻煩之外,也沒有做到別的什麼太有用的事情。
李霽的作用就是一個三方樞紐。
在牧民、烏桓部落的王貴、以及朝廷官員之間,進行一個聯絡和周轉的作用。
李霽要的是一種三方平衡,三方相安無事,李霽就能夠每天好心情;反之三方動蕩不安、矛盾重重,李霽每天的臉色就會很難看,脾氣也會顯得不太好。
而最近李霽大人的臉色,就十分的不好。
“既然陸伴讀知道的話,那……假如,本汗隻是說假如。如果有一日,我部果真和朝廷的矛盾激化,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而陸伴讀你當時已經科舉中第,入了朝廷為官。到那個時候,你會出賣你在我部生活時看到的一切,為朝廷做事,與我部敵對嗎?”
此言一出,別說陸雲卿了,就連君瑤也忍不住的倒吸了一口涼氣。
尼瑪,這哪裏是什麼隨口一問,丫這分明就是一道送命題啊!
烏桓可汗的這個問題問的很直白,實際上,這也的確是烏桓可汗考慮的所有事情中,最擔心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在考驗陸雲卿是否衷心,實際上,就已經是在強逼著陸雲卿,非要陸雲卿做出一個“即使離開了草原,也永遠都不會跟烏桓部落敵對”的承諾了。
其實這種行為,挺幼稚的。
但是烏桓可汗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腦子裏哪個地方臨時缺了一根弦,就這麼腦袋一熱的把這種棘手的問題給問了出來。
陸雲卿很明顯當即就被這個問題給惹怒了,他那雙狹長深邃的鳳眸裏,霎時間閃過了一抹不悅之意。
但是他並沒有很明顯的表現出來他的戾氣和殺意,以為他從始至終都是低著頭的,以高位上烏桓可汗的視角,根本就看不見陸雲卿的眼神細節。
雖然心中沉鬱,但陸雲卿的忍功還是可以克服。
他在沉吟良久之後,還是沒有抬頭,依舊用那副不鹹不淡、不卑不亢的語氣,認真的回答了烏桓可汗的這個問題:
“臣……絕不敢背棄烏桓部落。”
他的回答聲音雖然不大,但一字一句慷鏘有力,讓烏桓可汗足以聽得十分清晰。
烏桓可汗擰了眉,“空口無憑,你讓本汗如何相信你?”
陸雲卿聞言,這才緩緩抬起了眸子,看著烏桓可汗的那雙眼睛裏滿帶動容,繪聲繪色到了極致。他撫著自己的心口,似乎是要把他的滿腔衷心,傳達給烏桓可汗:
“臣,本是陸家棄子。受盡排擠和非議,被家族裏的親人,像是扔垃圾一般,趕到了遼西草原。本已受盡屈辱,如不是可汗和世子出手相助,臣可能早就已經死在了去年秋天。哪能像現在一般,穿著暖裘、身蓋厚衾,住在溫暖而又自由的地方?臣……並不是不懂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