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認知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思維中建立幾個新的信念,下麵在這一節裏,我將介紹幾個戰勝小氣,讓自己處於平衡狀態的信念,這樣的信念其實是引導我們看事情的結果,有效的結果對於我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信念一:“分享”比“占有”更能夠帶來快樂
有一個生活在窮人村的大富翁,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富起來的,但是村子裏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他們家的房子高大而堅固,冬天下雪的時候整個房子都在冒著熱氣。這個富翁生活在這個村子裏,他不喜歡他的窮人鄰居,覺得自己反正家財萬貫隨便享受快樂的生活,從來不幫助他們,並且修了一堵高大氣派的圍牆把自家的房子圈了起來。這一年冬天天很冷,村子裏許多人被凍死了,而富翁安安穩穩地躺在自家房間裏享受溫暖的生活。
這時,他的煩惱就來了:許多無家可歸的窮人集中在他家圍牆寬大的牆簷下躲避風雪,晚上跺腳嗬氣哀怨不斷吵得他睡不著覺。這也就罷了,睡夢中他還經常聽到外邊的人在高聲詛咒他。
他想:我賺我的錢,住我的房子,享受我的生活,與你們有什麼關係,你們在我屋簷下,幹嗎要罵我呢?於是他派人把那些窮人趕走,但是一到晚上他們仍然聚集在他屋簷下,罵聲反而更高。富翁很苦惱,這時,他的小女兒對他說:“爸爸,外邊許多可憐的人啊,幹脆我們為他們蓋一間大房子,免得他們每天吵我們!”富翁想了很久,答應了。
從此以後,惱人的聲音沒有了,大家都開始稱讚這個富翁。他走出那堵圍牆的時候,許多窮人不像以前那樣四處躲避,紛紛給他微笑、鞠躬,這時的富翁感覺好極了,他發現這讓他更有成就感。於是,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決定——拆了那堵牆。
我們常常擔心我們擁有的不夠多,其實一個人的需要再多又能有多少呢?物質的東西,不缺乏就已經足夠,而內心的感覺卻可以無限地循環與傳遞,“占有”讓我們享受有限的快樂,而分享則可以讓快樂無限地流動。
所以,你願意讓自己變成一個小氣鬼,對一些小事耿耿於懷把自己置身於不快樂當中,還是願意做一個豁達、大方的人,時時享受生活的愉悅,完全在於你給自己內心的信念。比如在巴士或捷運上,別人忘帶零錢向你求助,你心裏可以有兩種或更多的做法:“好煩,我哪有錢給你啊!”或者慷慨幫助他,享受對方感激的微笑與眾人讚許的眼神。第一種做法帶給你的是抱怨與鬱悶,第二種想法則能讓你的內心很舒服,兩種不同的想法,你可以自己選擇,決定接下來的心情。
信念二:回報有時候會比你的付出要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