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春從豐台大營回到養心殿已是掌燈時間,白天在大營中的經曆讓他明白,大清對火器掌握的還不夠全麵,這也難怪,一個馬上打天下的民族,自然不會重視火器的研發與配備,既然自己穿越了,那就不能讓這種悲劇重演。
高在春明白以目前中國人的科技能力,搞發明創造無異於異想天開,但搞個仿製、引進學習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連夜起草了一份旨意:
一、調集國內各機械製造局所的熟練技工,在天津成立一個槍械研製機構,利用各種手段搜集洋人的槍械,進行分解仿製,整合成一種適合清軍的通用槍械,力爭兩年內形成產量,並作為製式裝備配備全軍。
二、從淮軍、湘軍、八旗兵中各抽調三千人打亂原有建製組建一支示範新軍,新軍建製按師、旅、團、營、連、排、班構成,各級軍官按一正二副設置,依次相當於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千戶、把總、百戶、什長等品級。禮聘洋教官按西式方法訓練新軍。
三、總理衙門立即重金延聘有技術特長的洋人,利用同文館的翻譯能力,組建一個研發機構,重點對西洋各國民用設施進行仿製。
四、…
以上所需銀兩由戶部列支。年後由軍機處拿出具體方略即可實行。
寫完上述旨意後已近亥時(晚上十一點左右),高在春舒了一下腰,又拿起一本奏折看到,這是山東巡撫丁寶楨密陳海防計策,在煙台、威海、登州(今蓬萊)等處構築炮台,加強海防建設,以應對倭寇侵台造成沿海局勢緊張之虞。
的確山東距離日本最近,又是拱衛京師的屏障,自然不能有任何疏忽,於是同意了他的建議,並由戶部撥款50萬兩、不足之處由地方解決,奏折中提到建立官辦山東機械製造局,也一具同意,隻待明天召集軍機大臣後發旨照辦。
從奏折中可以看出丁寶楨還是頗有眼光的,如此開明之臣,又懂一些洋務,正好是自己需要的大臣,等他在山東建好機械製造局後,找機會調到自己身邊對新政實施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對於今晚發現的這一人才,高在春甚是得意。
次日一早,高在春就將幾位軍機處大臣叫道養心殿議政,奕等人也很是奇怪,這位同治爺怎麼變得如此勤政了,連著三天叫起,以前可是除了早朝外很少叫起,莫非祖宗顯靈賜給大清一個勤勉皇帝了。
“眾位大臣,山東巡撫丁保楨具折要加強煙威一帶海防,朕以為甚是,倭寇尋釁東南,但山東距東洋隻有數百海裏,又是京師屏障,倭寇兵船朝夕可致,確實應該防範倭寇狗急跳牆威脅京師,朕打算由戶部撥款50萬兩修繕海防,不知眾位大臣以為如何。”高在春詢問道。
“臣等以為皇上、丁大人所慮極是,臣等附議。”奕帶頭回道。
“那好吧傳旨照辦,還有丁撫台奏言要在山東設立機器製造局,朕打算擬旨準其操辦,所需款項讓其再具折上奏,各位大臣以為如何。”
“臣等以為所奏甚好,若各省都能做到這一點,則大清中興有望。”奕等軍機大臣紛紛附議。
“那好吧,今兒個就是年三十了,各位相必都急著回家過年吧,不過朕想借大家一點時間,今天晚上朕打算在太和殿舉行一個新年晚會,宴請在京三品以上官員,也算是朕對大家辛苦一年的嘉獎,不知各位以為如何。”
“臣等多謝萬歲爺賞賜,為朝廷盡忠效力是臣等的職責。”奕等人忙謝恩。
隨著內廷發出的旨意,在京的大臣們都忙著準備起來,在太和殿舉行新年宴會還是頭一次,看來這位皇上倒是滿不錯的。
太和殿外的午門廣場,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穿戴整齊按品階列好隊伍準備進入太和殿赴宴,隨著太監的高聲傳旨,大臣們依次進入太和殿。
太和殿內大臣們紛紛坐在桌前等待皇上開宴。高在春在太監的引導下步入大殿正中的皇帝寶座後,“諸位大臣,朕今晚占用大家一些時間,舉行這個晚宴,算是對大家一年來盡忠報國的一種嘉獎吧,朕打算以後每年都在太和殿大宴群臣,不過在宴會開始之前,朕還要多講幾句。”
高在春頓了頓接著道:“一,朕打算自明年起,朝中各衙門的費用由戶部重新核算。
二、自明年起朕要給所有七品以上官員加薪,具體事宜由戶部年後公布。
三、戶部將成立專門的核算部門,對在京各衙門的財務支出進行監管。”
殿下群臣都在議論紛紛,也不知皇上葫蘆裏買的什麼藥,許多部堂主官都在盤算明年的小金庫可就慘了,正在群臣心懷叵測時,戶部尚書閻敬銘匆匆跑進太和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