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被割去舌頭,鄰居知道嗎?”“我沒有跟別人說過,別人也應該不會知道。”
包拯心裏一下有了計策,對告狀的農民說:“聽我的吩咐,你回去偷偷地把牛殺了,把肉賣出去。但切記一定不要聲張。我會有辦法找到那個割牛舌的人。”農民雖然心裏有些疑慮,但仍然按包拯的囑咐去做。隔了沒幾天,有個人跑到縣衙告那個農民私宰耕牛。包拯知道這個人就是割牛舌的凶手,看到他自投羅網,心裏很高興。他聽完訴狀,大喝道:“大膽刁民,你為什麼要割掉耕牛的舌頭?”
那人萬萬沒有想到包拯會查出自己,頓時呆若木雞,隻得供認出割牛舌的經過。
原來,此人是牛主人的仇人,想害牛主,便偷偷地割了牛舌頭。他以為牛沒了舌頭便不能吃草,牛主人隻能將牛殺死,這樣就要觸犯私宰耕牛的法令,想借此陷害牛主人。聰明過人的包拯,將計就計,找到了割牛舌的人,並依法治了他的罪。
此案的順利告破,使包拯贏得了斷案如神的美@*小說*wWW.*2.coM/class12/1.html名,由此也可看出包拯的智慧。智慧型的領導,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受人尊敬的。
1061年,包拯官至樞密副使(副宰相職),成為中樞重臣。這一年,他63歲。一年後,包拯一病不起,宋仁宗親自到了包拯家裏,探視病情。這是君臣倆的最後一麵。1062年5月,包拯病逝於開封,舉國哀慟。
歐陽修曾以這樣的文字評價包拯一生:“少有孝行,聞於鄉裏;晚有直節,著在朝廷”。可謂是對包拯的中肯之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