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怎麼崇佛抑道的?
是“佛”能救世,還是“道”能救世?在唐僧生活的唐朝是有一次佛與道的交鋒的,如來評價唐朝的現實是:“那南瞻部州者,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凶場,是非惡海”。當時,唐王李世民為求長壽,是信奉道教的,最終因食“仙丹”而喪命,隨後實際當政的武則天吸取教訓,轉而信佛,她自稱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稱帝後又師事高僧神秀、法藏、義淨@等,還寫經、度僧、建寺、造像,“傾四海之財,彈萬人之力,窮山木以為塔,極冶之金以為像,曆年為之,從不厭倦”,在她的率先垂範下,整個中國崇佛抑道,西風壓倒了東風。
吳承恩所撰寫的《西遊記》,就曲折的描寫了這一段曆史,《西遊記》通篇是崇佛抑道的,讓我們一一分析:
西遊記開篇寫的是悟空出世,因想探求宇宙長壽長生真理,渡過汪洋大海去拜師學藝,他拜的老師是誰呢?實際上是一位佛門弟子,他的名字叫須菩提祖師。菩提是佛教名詞,意思是指不昧生死輪回,從而導致涅槃的覺悟。事實上孫悟空的老師須菩提是如來的弟子之一,《金剛經》的作者。這樣一位佛門的智者,教出這樣一位桀驁不遜的弟子目的為何呢?就是為了挑戰道教的最高首腦玉皇大帝,看能不能撼動道教在三界的地位,為了不公開把佛、道之間的矛盾激化,菩提在送悟空下山時特意囑咐悟空不要說菩提是他的師傅,其實菩提早已算出悟空下山的結果。
果然,孫悟空回到花果山後不久就象菩提預期的那樣,一而再,再而三的“大鬧天宮”,把玉皇大帝逼得惱羞成怒,有些狗急跳牆的意思了,都喊出了快去西天“請如來佛祖”的話,如來看代表著道教的玉帝已經服軟,適時出手製止了悟空的繼續毆鬥,並巧妙地用了一招“苦肉計”,把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把佛教向道教挑戰的責任推得一幹二淨。大概孫悟空自己都不知道,他成了佛家向道家挑戰的試金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