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微曆史(1 / 3)

禍端:楚衛會盟,楚國強大,兩名負責會盟的將軍羞辱了衛君,衛國被激怒,宣布對楚國進入戰爭狀態。楚國為了息事寧人就摘下將軍的腦袋,送給了衛君,於是兩國和好……仗勢淩人往往自取其辱,一切禍端皆有肇始,為人不可不謹慎。

權力:衛國國君與楚國會盟,遭受到了楚國兩名大將的羞辱,衛君怒不可遏,有心發動戰爭,恐大臣不肯,回來後不回王宮,結廬於荒郊之中。大臣驚問其故,答:給國家丟了臉,我沒臉活了,你們另選明君吧……大臣們無奈,隻好宣布對楚國進入戰爭狀態……這個故事說明,你不承認他的權力,你就擁有了選擇。

破壞:戰國年間,中山國君大宴群臣,每人一杯羊羹,但等輪到大夫司馬子期的時候,羊羹沒有了。司馬子期認為自己被羞 辱了,鬱悶之下,離國出走,遊說楚國滅亡了中山國……以一杯羹而亡國,遭受到不公正壓製的人,遲早會迸發出他們可怕的破壞力量。

理由:鄭國攻打許國,大將潁考叔率先登城,被同事公孫閼在背後一箭射死了。事發之後,鄭莊公下令全國默哀,並命令每一個士兵出一頭豬,每隊士兵出一條狗或一隻雞,以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官僚爭功,百姓遭殃,天災人禍,都成了讓百姓掏腰包的理由,這詭異的情景,難免讓人鬱悶。

放水:春秋年間,周王朝分裂為東周西周。到了東周種稻子的時候了,西周不開閘放水。東周派人去遊說:理解你們,不就是要搞死東周嗎?可你西周現在不放水,東周就會改種其他作物,不如先放水,等東周把稻子種上,再突然斷水,徹底搞死東周。西周大喜,遂放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說:別人故意放水,對你來說未必是好事。

屈原:楚國唯一說真話的人。當時秦國派縱橫家張儀入楚,勸說楚國對抗齊國,楚王心動,群臣附和。隻有屈原反對,遭到斥責。不久秦國果然背約,又騙楚王會盟,屈原阻攔未成,楚王被秦兵抓走。於是朝中群臣都說:都怪屈原這個烏鴉嘴,心理太陰暗,總是說負麵的消息,結果害了國家……屈原氣急,投水自殺。

秦末,義帝統劉邦、項羽等義師進軍鹹陽,與三軍約定:先入關者,王也。結果項羽運氣糟糕,他在巨鹿遭遇秦軍主力,兩軍廝殺的時候,劉邦卻乘虛而入,這就給天下出了一個大難題:論功勞,項羽最大,但最先摘得勝利果實的卻是劉邦……這告訴我們,如果對工作結果的評價出現漏洞,那會帶來天大的麻煩。

權力的形成:秦末,眾人計議起兵響應,推彭越為帥,彭越應承,並說:三日後,於此地祭旗,遲到者斬。三天後,眾人聚集,卻有一人遲到了,立即被彭越斬首,於是眾人肅然……在這件事情中,彭越早知道他要殺人,而此人卻懵懂不知,為了別人的野心而枉送了自己的性命,暴政,就是由這些缺心眼的人的腦袋壘起來的。

包養:劉邦的謀士陳平,年輕時一貧如洗,於是他就向一名有錢的富婆發出熱烈的呼籲,求包養。富婆心想這啥人啊,就派管家來看看。管家考察過後,回去彙報說:此人窮得沒褲子穿,但每天都有許多成功人士駕車趕來和他聊天,車輛之多,將他家門前碾壓成了廣場。所以呢,此人非池中之物,值得包養……殺姬:什麼叫曆史?曆史就是發生過卻不被認可的事件。什麼叫傳統?傳統就是未發生過但人們堅信確有其事的現象。比如《太平寰宇記》記載:項羽敗,殺姬……可知虞姬是被項羽殺掉的。霸王殺姬,這叫曆史——但人們最熟悉的,卻是霸王別姬,認為虞姬是自殺的,這個勸女人自我了斷的文化體係,就叫傳統了。

進步:西漢時代文景之治,廢除了肉刑,就是廢除了對犯人剁手剁腳的殘酷刑罰……連中學課本都在謳歌這一“進步”,但實際上,這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惡法,因為許多罪不至死的犯人,因為改肉刑為鞭笞,被鞭子活活抽死了……犯人們雖然丟了性命,但手腳尚全,進步的意義,多半是這樣。

小爬蟲:東漢末年,災禍頻仍,朝中士大夫與太監集團進行著最後的決戰,此時卻有數千名百姓聚集於漢桓帝的陵園中,放聲號啕,自稱是皇帝的孝子。漢靈帝大喜,立授這數千人為郎官,盡誅士大夫,於是天下大亂,兩千多名郎官也死蹺蹺了……政治小爬蟲是最危險的生物,它們處心積慮,隻為摧毀自己生存的社會根基。

英雄:有一次,孫策去袁紹那裏串門,兩人正聊天,忽然劉備來了,孫策站起來就走。袁紹問:走啥呀,大家一起聊唄。孫策說:你不明白,英雄之間相互嫉妒……說話間,劉備從東邊台階走上來,看到孫策從西邊台階下去的背影,就立即停住了腳步,目送孫策遠去……考據:《蜀記》中說: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說的是曹操大戰呂布,呂布派了秦宜祿向關羽求救。關羽就去找曹操說情,但最後的結果,是秦宜祿的妻子被曹操搶走了。史家劉孔伏、潘良熾解釋說:關羽因為未能娶到秦宜祿老婆為妻,覺得自己對不起秦宜祿…… 女權:東晉皇權衰微,士族力量強大,孝武帝娶了士族王家的女子為皇後。皇後美貌非常,就是有個愛喝兩口的毛病,喝多了就鬧事耍酒瘋。皇帝實在受不了她,找到嶽父家說理……女人的權力,是靠自己爭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