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古城絕對比不上北京的城防,甚至不如洛陽城結實,但開封的軍民卻頂住了李自成大軍的三次重點圍攻李自成出山不久,便輕取了偌大一個洛陽城,這極大地膨脹了李自成的野心。『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於是李自成把下一步攻取的目標,鎖定在了河南的另一個大都邑--開封。

說到開封,時任汜水縣(今屬鄭州市)七品芝麻官的周騰蛟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汴城不守無河南,河南無保無中原,中原不保則河北之咽喉斷,而天下之大勢甚可憂危也。”周騰蛟這話是即興朗誦給崇禎帝聽的,打不得半點的誑語。

所以,大明朝在開封城的城防建設上也曾頗下過一番的工夫。開封的城牆外牆用青磚砌就,牆心為糯米濡漿夯實的黏土,整個牆體厚達五丈。開封城牆的四周環繞有寬五丈的護城河。另有聳高的敵樓五座,角樓四座,星樓二十四座。五座城門,每個城門上都有城樓屹立。這在冷兵器時代堪稱銅牆鐵壁了。

但是,崇禎十四年(1641年)開春,開封城中的守備力量卻是空虛的。負有守城責任的河南巡撫李仙鳳攜帶遊擊將軍高謙跑到河北懷慶地區給那個哭得抽抽噎噎的福王世子朱由崧送溫暖去了。另一位守城大將副總兵陳永福則在兵燹過後的洛陽城中處理後事。開封城中留守者不過是巡按禦史高名衡領著的寥寥可數的老弱殘兵。

有關這一場戰事,我手頭現在可以查閱的,有劉益安注釋的周在浚《大梁守城記》、守城民兵總指揮李光壂寫的《守汴日誌》,以及當時被困在城中的白愚的《汴圍濕襟錄》戰地日記。李自成三打開封的過程其實就是大明朝軍事上元氣損失殆盡的過程。筆者將大致展現這個過程。

白愚《汴圍濕襟錄》講述了李自成三打開封的過程崇禎十四年(1641年)二月十二日午時,西關外鄉民眾傳言,闖王大軍就要來搶開封府了。民眾紛紛爭道入城,道路一時為之阻塞。這時,有三百餘農民軍精騎穿著成官軍的樣子,他們的目標是迅速搶占西門的控製權。逃難的百姓影響到他們的開進速度,農民軍敢死隊頓時凶悍地抽出了長刀,“砍民爭路,簇擁向西門”。其中一個特別強硬的小頭目騎馬已經欺近了城門。當時,有一個年輕的挑夫正息擔於城門下,他發現來者不善,即用扁擔奮力掃向馬蹄。農民軍小頭目人馬應聲滾落到插滿竹簽的城壕中。而年輕挑夫迅即為湧過來的農民軍騎隊剁為肉泥。

守城官反應超快!城門迅速閉合。城上火槍大炮一齊鳴放,農民軍敢死隊也是血肉之軀,跑在前麵的農民軍精騎仿佛春風吹過的春花紛紛墜落。後麵的不再躍進,乃凝神持戈緩緩退回。

這關閉城門的第一功竟然是一位無名的平民挑夫用生命換來的。

其時,居住於開封的是明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明成祖朱棣的胞弟)的第十一代子孫朱恭枵。大敵當前,周王朱恭枵出庫銀五十萬兩,立下賞格:“下令民間,有能出城斬賊一級者賞銀五十兩,能射殺一賊者賞三十兩,射傷一賊或磚石擊傷者賞十兩。”官兵戰死者或重傷者也賞五十兩,輕傷者二十五兩。周府家丁八百一律操戈持刀地上了一線的城牆。有人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以說,重賞之下,必有血性漢子出現。總之,作為皇家宗親的朱恭枵抱定了與城防共存亡的信念,這對於守城的最高行政長官高名衡、推官黃澍以及祥符縣令王燮等人便是一種最大的鞭策。“而百姓挈弩矢刀槊登城者一時如歸市!”

李自成知道這開封城中正規軍都出去了,可是,李自成整整強攻了五天五夜,卻沒有任何進展。李自成很詫異:這開封城中莫非有神人暗中相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