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高更因為一些事由回到了法國。塔希提島上金色的日光,給高更鍍上了一層原始而別樣的色彩,他精力充沛,既帶著尊貴與高傲的氣息,又有著一種粗魯與野蠻的個性。他的繪畫,也有著跟主人相似的特質,大膽、抽象、超脫自然、明快、簡約。
隻可惜,這些新穎、神秘與野蠻並存的繪畫,卻遭到了巴黎文明人的嘲弄,他們根本欣賞不了生命中這些最原始、最本真的美。畫展的徹底失敗,物質上零的收入,評論界的揶揄和嘲弄,讓高更十分痛苦。
可是,曆史不正是這樣嗎?那些隨波逐流的、庸俗的東西,往往很容易就得到大眾的認可和理解,它們也許永遠也成不了經典,可它們卻換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和好處。而天才,卻總是孤獨的,因為他過於超前的精神和過於超凡脫俗的生活,總是不被人理解的。
也許,精神上的痛苦和孤寂,就是一個人成就天才偉業的代價吧。對於這一點,高更深有感觸。他曾對他的女兒說:“大眾總想用一天甚至一分鍾,去理解和學會藝術家花費數年時間學來的東西。”話語中流露出的感情,是多麼無可奈何,多麼孤獨。
高更覺得自己的藝術才華和繪畫作品,就跟塔希提島的美景一樣,它的美與眾不同,而且毋庸置疑;可那些自詡文明的人竟然看不上它們。精神上的孤寂、貧病交加、喪女之痛,讓高更做出了憤怒的反抗。他跑到深山裏,吃下了毒果,企圖自殺,但被人發現救起。
而後,高更突然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那生與死之間的夢幻般的經曆,讓他看到了一幅畫,他變得空前狂熱,夜以繼日地工作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夢幻中的景象搬上了畫板。
一個初生的嬰兒,一個摘水果的青年,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嫗,在原始而神秘的背景襯托下,勾勒出了生命由生到死、生生死死的循環與輪回。
繪畫中,那流動的色彩究竟蘊含了什麼?寄托了什麼?也許,它凝結了畫家全部的生命與才華;也許,它是死神捎給世人的一封神秘書信;也許,它是畫家一輩子都在苦苦追求與思考的核心。
高更給這幅畫取了一個名字: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爾後,高更還是遵循著命運的召喚,移居馬爾薩克群島,在那裏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歲月。
高更是幸福的,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我們呢?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裏去?這是一個永恒的問題,也許原本就沒有答案。如果真要回答,也許隻好說,每個人正是從來處來、往去處去,每個人的足跡,勾勒出了他不同的生命軌跡。足跡所向之處,一路上,往往美與風雨同在。
生命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想成為獨一無二的你,就必須付出不同於常人的代價。當你感謝命運饋贈的美麗時,也別抱怨遭受的不幸與痛楚,因為它們,正是你之所以為你的標誌。
心靈悟語
有一種心情,叫“痛,並快樂著”。沒有風雨,就沒有彩虹;不忍受孤寂與痛楚,就無法成就不一般的人生。
人生原來就是一場經曆,何必讓種種顧慮妨礙自己的腳步。隻有披荊斬棘、忍受孤獨,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才能開辟出新天地,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