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看淡是智慧,放下是愛(1 / 2)

《詩經·關雎》裏有這樣幾句話:“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讓我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東西。得不到怎麼辦?苦思苦求並不是解決之道。與其讓自己痛苦煎熬,不如學會看淡,學會放下。

要說看淡與懂得放下的人,林語堂可謂是個中翹楚。他曾在婚後不久做了一件讓外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一把火將剛領的證書燒掉了。他說“結婚證書隻有離婚才用得上”,燒掉它,表明了他要和妻子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

燒結婚證書,是對形式的看淡。愛,是一種真正發自內心的東西,拋棄那一紙的形式,把兩個人的緣分埋在心裏,才是真愛。

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魚水和諧,一輩子相親相愛,可謂是一段幸福、美滿的姻緣。同時,很多人也知道,林語堂心中還愛著一個人——陳錦端。陳錦端是林語堂一個同窗好友的妹妹,長得很漂亮。她愛慕林語堂的博學多才,林語堂也為她的美貌所傾倒,兩個人一見鍾情,雙雙墜入了愛河。

可是,陳錦端的父親是一位名醫,家庭富裕;而林語堂卻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兩個家庭懸殊的差距成了這對戀人越不過去的坎兒。陳錦端的父親明確告訴林語堂自己的女兒已經定親,讓他死了這條心。

林語堂知道這件事情沒有回轉的餘地,就不再苦苦糾纏。他忍痛與陳錦端分了手,心裏卻對她念念不忘,還一直愛著她。每次陳錦端來家裏做客,他都會十分緊張;平時畫畫時,林語堂也會不知不覺把畫中女子畫成陳錦端的形象:留著一頭長發,用一個發卡別在身後。

但林語堂對初戀情人的愛戀是光明磊落的,從不躲躲藏藏,也從不隱瞞妻子和自己的孩子。比如有一次,女兒問他為什麼總把畫中女子的發型畫成那樣,林語堂就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因為你錦端阿姨的發型就是這樣的啊!”

還有一次,陳錦端的嫂子去林語堂家登門拜訪。那時,林語堂住在香港,當他聽說多年無音訊的陳錦端在廈門時,好像一下子忘了自己是個疾病纏身、靠坐在輪椅上才能活動的老人,高興地說:“你一定要告訴她,我要去看她。”

也許你會問,難道林語堂這樣做,他的妻子不會吃醋嗎?若換成別人,看到自己丈夫對另一個女人念念不忘,肯定心裏很不好受。可廖翠鳳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她懂得要想舒心地生活,就必須學會看淡,學會放下。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藏在別人心中的感情也無法改變,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丈夫。真正愛他,就接受過去的他,接受真實的他。

同樣,林語堂對這段未竟的戀情能表現得如此磊落和坦然,正是因為他已經看淡,已經放下了。

坦然麵對過去和自己真實的內心,好好珍惜當下擁有的生活,這就是林語堂夫妻二人的相處之道。

感情的事情是這樣,別的又何嚐不是如此。我有個朋友十分愛好收藏古幣,他把古幣視為珍寶,幾乎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到了古幣收藏中。為了買古幣,他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月光族,有時候還淪落到借錢為生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