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就能找出假象之利的不合理之處。“還本銷售”曾在1994年火爆,一些企業以為此乃一條促銷良方而紛紛仿效。“還本銷售”從一誕生起就注定它是一張“空頭支票”。1988年年底,南京江寧縣一裘皮廠推出“5年返本50%”的展銷活動,以高出當時售價20%~30%的價格,實現了25萬元的銷售金額。5年後,當消費者們拿著憑證要求兌現時,被告之:工廠已歇業倒閉4年了,其老板單位拒絕承擔連帶責任。遼寧營口市一鋼琴公司於1989年舉辦還本銷售活動,5年後,廠方應退款600萬元,但是公司原拍板的人都調走了,新班子以“沒有能力還”拒不付款。1994年年初,深圳天天商業城實行還本銷售,9月份突然宣布停止還本銷售,11月份又突然關閉。
還本,純粹是空頭支票,善良的人們隻要仔細算算賬,就不會誤食“餌兵”。根據我國商業的經營現狀,“還本”的許願是不可能兌現的。我國的商業企業,銷售毛利率一般為10%~15%,扣除必要費用、稅金後才是純利潤。1993年全國百家最大的零售商店平均利潤率隻有5.3%。以企業的利潤率算一算盈利,再算算“還本”所支付的錢,以最簡單的四則運算馬上就可以算出,企業根本無力“還本”。這個事例說明,多思,才能找出“餌兵”的破綻。
貪利是中“以利誘人”之計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企業也好,消費者也好,一般群眾也好,不要貪圖小便宜,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天上能掉餡餅嗎?要想致富,還要靠誠實勞動。
往地下扔金戒指、金項鏈、人民幣作為誘餌,勾引被騙對象,提出對半分以此達到行騙目的。凡上當受騙的,100%是愛占小便宜者。
騙子用實物為誘餌,如假金表、綠毛龜、假郵票、假外幣、假運動員獎章等物品,一通胡侃八吹,把受騙人說得蒙了頭,以為碰上個大便宜,一次被騙金額多在萬元以上。但是,不貪小便宜的人連答理都不答理騙子。
有的騙子說出一大堆難處,裝得要多可憐有多可憐,然後提出向受騙人借錢,先把物品放在受騙人手上或家裏。受騙的肯定是看上騙子的那堆假貨了,財迷才心迷。
非法集資者以高於國家銀行利率很多的利率騙人,一般的人不會為此而動心,因為根本不保險,凡參與集資者,均貪圖騙子許願的高利息,天下哪有這麼多的便宜讓你白占。創收的方式多著呢,你總不能拿著自己的血汗錢讓騙子給蒙個昏天黑地。
分辨力,除了多思、不貪之外,還要學會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才有分辨的基礎。例如,“群眾關係”有健康與不健康的區別,“開拓”有革除舊弊、積極進取與不切實際、盲動冒進的區別,“老實”有按科學態度辦事與不善思考、不善用巧的區別,“成熟”有爐火純青、正派老練與諳於世故、處事圓滑的區別。比較出它們的區別,就能分辨出它們的善惡真偽。
善良與成功相伴
西藏曾經有一個高僧,他每天打坐的時候,都要在麵前放下一黑一白兩堆小石子。用大師的話說,黑白石子代表自己的善惡兩念。善念萌生時,他會拿一顆白石子放在身體的左邊;惡念萌生時,他會拿一顆黑石子放在身體的右邊。最初,大師檢點時發現黑石子多,白石子少。每當這時,大師會扇自己的耳光,痛哭著自責道:“你在苦海裏輪回,還不知悔過嗎?”四十多年過去了,大師手下全部變成白石子了。最終,大師修成了菩提道。
向善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本是善良的,人能向善,人能為善。人能向善,人才能使自己趨於美好;人能為善,人的世界才能趨於美好。
海倫·凱勒一生下來便是聾啞盲人,世上所有的不幸全都降臨到她的身上,她失去了和周圍人進行正常交際的能力,隻有當她的觸覺幫助她把手伸向別人時,她才會體驗到愛人與被愛的幸福。最後,一位虔誠而偉大的教師沙利向海倫伸出了友愛之手,使這位天生不幸的女孩也成了一位快樂、幸福及成就卓越之人,並且令許多天生正常之人也無法企及。
海倫·凱勒曾經這麼寫道:“任何人出於她的善良的心,說一句有益的話,發出一次愉快的笑,或者為別人鏟平不平的道路;這樣的人就會感到他的歡欣是他自身極其親密的部分,以致使他終生追求這種歡欣。”
在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中年婦女中午在家門口碰到三位老人,她上前對老人們說:“你們一定餓了,請進屋吃點東西吧!”“我們不能一起進屋。”老人們說。
“為什麼?”中年婦女不解。
一位老人指著同伴說:“他叫成功,他叫財富,我叫善良。你現在進屋和家人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們當中哪一位?”中年婦女進屋和家人商量後決定把善良請進屋。她出來對老人們說:“善良老人,請到我家來做客吧。”善良老人起身向屋子走去,另兩位叫成功和財富的老人也跟進來了。中年婦女感到奇怪,問成功和財富:“你們怎麼也進來了?”
老人們都回答說:“哪裏有善良,哪裏就有成功和財富。”
經商,素來講求一顆善良的心。有了善良的心,思想也就純潔無汙。心誌純良,便不會做出奸詐險惡的事情。所以也不會受到外界的誘惑,而失去經商的準則,與別人同流合汙。雖然社會上充斥著許多罪惡,潛藏著許多陷阱,但是隻要我們保存一顆善良的心,就能與邪惡氣焰對抗,並且擴大善良風氣的影響力,社會上的罪惡必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