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市場經濟以義取利(1)(1 / 3)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金錢非善也非惡,貪財才是萬惡的根源。克服人性中貪得無厭的弱點,自能修煉出精金美玉般的人品。

金錢無人不喜愛,無人不求取。但是求取錢財時,必須是在合乎規則、被社會允許、通過正當的渠道進行。孔子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正道。什麼是正道呢?正,即正中。不左不右、不前不後、不上不下、不高不低都是正中。中華傳統文化中,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為中代表了最牢靠、最平衡、最符合大多數的人的利益。因此,經商如能居中而立,即可頂天立地、無懼無怕、堂堂正正、正大光明,不用偷偷摸摸、躲躲閃閃、藏藏掖掖、吞吞吐吐。總之,正道就是大多數人的求取錢財之道。

養民也惠

法國服裝界的巨頭皮爾·卡丹在發展服裝業的同時,還在餐飲業盡顯了“卡丹帝國”的風采。1981年,皮爾·卡丹以150萬美元從一個英國人手裏買下了馬克西姆餐廳,這一驚人之舉在巴黎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當時這家坐落在巴黎協和廣場旁邊、有著90年曆史的餐廳已瀕於破產,前景十分暗淡,不少人對卡丹之舉不理解,紛紛懷疑這位時裝業奇才根本無法使這家老店起死回生。但3年後,馬克西姆餐廳竟然奇跡般地複活了。它不但恢複了昔日的光彩,而且把它的影響擴大到了整個世界。馬克西姆的分店不僅在紐約、東京落了戶,同時在布魯塞爾、新加坡、倫敦、裏約熱內盧和北京安了家,卡丹經營的以馬克西姆為商標的各種食品也成為世界各地家庭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卡丹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執法蘭西文明的兩大牛耳(時裝、烹飪)而麵向世界”。

皮爾·卡丹使馬克西姆餐廳起死回生的“魔法”之一,就是牢固地樹立了“信譽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做到讓顧客“乘興而來,滿意而去”。馬克西姆餐廳是一家曆史悠久的餐廳,曆史上它服務的對象曾是達官貴族,服務範圍很小,那時候的經營思路也是以貴族為服務宗旨。卡丹接手這個餐廳後,在“信譽第一,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下,盡力保持該餐廳的“古風”,至今在馬克西姆餐廳服務的一律為身著燕尾服的男服務員。但在服務對象上向大眾開放,使各階層的人士都能光顧。皮爾·卡丹說:“隻做少數人生意的經營作風不改,能夠生存下去的機會就少得多。隻有走大眾化的經營戰略,才能生意興隆。”為此,卡丹要求餐廳的服務質量要精益求精,馬克西姆餐廳為服務員定了30條在服務中應遵守的規則。而這30條規則,都是從顧客的角度出發製訂的,緊緊抓住了顧客的心理。例如,其中一條規定:“在顧客麵前必須表現殷勤,使之覺得你總是在為他服務,不給顧客留下被遺忘的感覺。”卡丹反複強調:“要讓客人感到在馬克西姆餐廳用餐是一種享受”。正是基於這種理論,皮爾·卡丹將簡單的餐廳提高到了一個享受的高度,不僅能讓客人品嚐到馳名世界的法式大餐,同時也讓客人享受到馬克西姆高水準、有特色的服務,從而使馬克西姆餐廳聲名鵲起,生意蒸蒸日上。

皮爾·卡丹成功的秘訣早在我國的春秋時代的孔子就已意識到了。孔子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論語·公治長》)意思是說,君子處世的四條基本原則:他的行動舉止要謙恭,對待長者要尊敬,對待人民要施以恩惠,使用民力也要合乎道義。

這道理引申到商業競爭中也一樣。我們常聽說:“顧客就是上帝”。上帝自然是我們要頂禮膜拜的,由此可見,消費者和商家的關係非同一般。美國貝爾公司高級情報部曾經做過一個廣告,稱得上是以滿足顧客為中心的典範。全文較長,隻引述一部分:“現在……我們的中心任務必須是針對顧客……我們重視他們的需要,並永遠先於我們自己的需要。我們將贏得他們的尊重……顧客是我們的命根子,是我們存在的全部理由。我們必須永遠銘記誰是我們眼務的對象。隨時了解顧客需要什麼,何時需要,如何需要,這就是我們,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衡量這種合作關係成功與否的客觀標準直接與我們能否適應顧客需要,能否掌握顧客活動的特點有關……現在,讓我們繼續這樣幹下去吧,我們將遵守自己的諾言。”這就是貝爾公司的經營理念,這就是貝爾公司成功的秘訣。

用不著舉例了,世界上出現的商界奇才也夠多的了。你要問他們是怎麼成功的,他們都會告訴你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抓住你的顧客,讓你的顧客滿意!顧客是企業的生命線!贏得顧客的滿意,無論是哪行哪業都是不變的主題。

那麼,顧客滿意到底指什麼?這包含哪些方麵?

其實顧客的滿意主要是一種心理上的感受,就是顧客通過體驗企業的環境,消費企業的產品,享受企業的服務,付出企業要求的價值等,最後所得到的是一個全麵的總體的心理愉悅感受。

日本產能大學持本誌行先生認為,顧客滿意的內容可以簡單地分成三種實體項目:與商品有關的項目,與印象有關的項目,與服務有關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