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市場經濟以義取利(4)(1 / 3)

“你要創立一個公司,必須用很多方法,把公司的長期目標灌輸到每天的行為上去實行,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說故事傳奇。社會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可以鼓舞員工的士氣,滿足大家的需要,使全體員工有同仇敵汽的使命感,使整個公司氣氛團結和諧。老板員可以在平常以說故事的方式,把這些成功的例子說給員工聽,而不要隻是在演講或其他正式會議上說,這樣才會產生更大的效果。”

幾乎所有的傑出公司,都是由老板製訂出一致的價值體係,來引導公司往前走。而這套價值體係,又往往反映出老板本身的個性。因此,一個大有作為的老板,必須兼顧思想和行動兩方麵。他的思想必須在最高的抽象層次上,行動必須落實到日常的世俗瑣事中。老板在製訂價值觀念的時候,一方麵必須有高超的見解,知道如何激發員工熱愛工作的情緒;另一方麵,要透過日常瑣事,把這種熱愛工作的情緒,灌輸給成百上千的員工。換句話說,製訂價值觀念的人,也必須是一個實踐者,不能光說不練。

順應人性與違背人性

美國管理哲學家麥格雷戈在其名著《企業的人性方麵》一書中指出,現代管理在“人性行為控製”方麵存在著許多的誤解。他指出,在工程上,所謂“控製”,是對自然定律的適應;而不是讓自然來配合我們的要求。在物理現象方麵,所謂“控製”,指的是從許多方法中選擇出一種來,以便適應我們所關切的現象的特性。至於在人性行為方麵,情況也是如此。但是,人們卻常常反其道而行之。人們在控製行為方麵的許多措施,往往不是一種選擇性的適應,而是正麵違背人性。這些措施,僅僅是期望別人的行為能夠如老板之所願,而沒有顧及人性的自然規律。在管理上采取的如此不適當的措施,如何能像工程上那樣,使其產生期望的效果呢?

這種關於人性控製的傳統觀點,麥格雷戈把它歸納為“X理論”,這一理論主張,由於人類具有不喜歡工作的本性,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必須予以強製、控製、督促乃至懲罰性的威脅,才能促使他們朝著達成組織的目標而努力。與此相對,麥氏提出“Y理論”,認為促使人們朝著組織的目標而努力,外力的控製及懲罰的威脅並非唯一的方法。人們對自己所參與製定的目標,將會“自我指揮”和“自我控製”。

麥格雷戈指出,控製的基本手段有“權威”、“勸導”和“協助”等。傳統的管理手段(X理論)偏重於權威;但權威的外來控製,並不是爭取員工對組織目標的承諾的適當方法。為了爭取員工的承諾,一定要采取權威以外的其他影響方式——例如通過協助達成目標,放鬆外在控製的方式,反而可以獲得員工對組織目標的承諾。“Y理論”所依據的各項基本假定,強調人類具有自我控製的能力;同時也強調管理階層應對其他的控製方法給予較多運用,仍不失為一項適當的控製方法——尤其是在不可能取得員工對組織目標的誠摯的承諾時需要這樣做。也就是說,“Y理論”的各項假定,並沒有排除權威運用的適用性;“Y理論”所堅持的,隻是權威井非萬能,並非在任何情況下及任何目的下均能適用而已。

“仁愛”與公平

子貢曾經問老師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說:“糧食充足,武備修整,民眾對國家信任”,這三件事如果要去掉一項則是武備,非得去掉兩項不可則隻須保留信任。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哀公問有若說年成不好,國家財政不景氣怎麼辦?有若主張減賦,哀公認為因國力不足應增賦。有若認為隻有減賦讓民眾富足了國家才可能富足,反之民不聊生民變將起,國家又怎可能富足呢?

孔子又有一次與樊遲談列仁,認為仁愛首先是知人、愛人,愛惜一切人尤其是人才,治國安邦都要選用正直、品德高尚有能力的人,把不正直的人擱在一邊。樊遲給子夏說了這事,子夏舉了兩個例子:舜當皇帝時,選擇皋陶當助手,管理行政司法,政治清明,分別良莠,這樣,朝廷中沒有受冤枉的人,壞人就遠離;了商湯之時,有一個農夫叫伊尹,很有才幹,商湯因為起用了他而得天下。

而曾子說要“以友輔仁”,那就是仁德需要朋友似的幫助、共同進步。

在以上這些孔子及其學生的觀點中闡明了他們對於仁德的理解,其中有著對現代市場經濟的啟示作用的就是,在經濟行為中,不管是商業行為還是企業管理,相互之間、企業之間、上員工之間要有一種公平、公正、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現代商業意識。

畢竟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世界文化的交流日益頻繁,地球村的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不管是國家也好,企業也好,還是個人,封建專橫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了。人的民主意識、現代意識、科技意識、自我意識已全麵覺醒,愚民方略正愈益顯得愚蠢而可笑,並且人的行為的選擇性空前擴大,機會日益增多,知識經濟時代正以理論上波濤洶湧地走進平常人的生活之中,而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將是對人才的資源的爭奪,特別是那種有預測力的知識的人才,具有知識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宏觀駕馭經濟、微觀操作企業運轉的能力的人才。因此給予人才以寬鬆、平等、互惠、發展的環境就顯得尤其重要。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德國奔馳汽車公司曾為人才大動幹戈;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也曾為人才對簿公堂;菲力浦公司在出資200萬美元挖掘一集成電路專家未果的情況下,幹脆出資3000萬美元到“矽穀”兼並了這家公司。說到對人才的重視、天下首數美國。本世紀30年代,美國政府三赴歐陸迎請愛因斯坦,才擁有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可以說他從某種意義上改寫了美國的曆史。如此等等就在於其給予人才的待遇與發展環境滿足了現代商業“仁愛”精神——公正、互惠、共同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