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2 / 2)

豐水季節裏,滿河水浩浩蕩蕩,不時有木排竹排順流而下。有時候為了節約成本,林場的工人還會將圓木直接放到河裏,讓其在河中自然漂流,待漂到下遊的集材場時,再由工人統一收集起來。這種被稱之為“放羊”的場麵,成為了瀏陽河裏的一大景觀。

河邊的碼頭上還常常會停一些烏篷船或是大秋船,不斷的有人爬上去跳水。姿勢好的還真象那麼回事,劃出的弧線還真好看,落水的動作也幹脆利索。跳得不好的常常是肚皮摔得“啪啪”響,濺起的浪花也大。

船主人對不斷爬上去跳水的人也不怎麼反感,任其自由。他們或是整理一下船倉,或是一邊舀著河水洗菜做飯。大家就這麼相安無事地相處著。

河裏還經常會停著一排排的竹排,那竹排會一排一排地挨在一起,幾排竹排並攏來,少說也有七八上十米寬。有會紮猛子的人,就會比賽誰潛過的竹排多。有能潛過三列的,有能潛過四列的,也有人能潛過五列的,真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最令人擔心的是,萬一有誰潛不過去的時候,不是要出人命嗎?好在潛泳的人個個都是高手,那種令人擔心的事情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還有一種遊戲也是孩子們樂此不疲的,那就是拿一個兩分五分的銀毫子,或是找塊有特色容易記住的石子,用力摔得老遠,然後大家一齊紮猛子過去,看誰最先撿到。因為河水能夠清澈見底,因此從來就沒撿不到或者是撿錯了的時候。

汛期漲大水也是一種景觀。滿河的水會象泥湯一樣混濁。隻要不穿洲(水淹過唐家洲),就會有膽子大的人遊過河去。那是要點勇氣要點力氣也要點遊泳技術的,一般人不敢輕易下水。他們常常成群結隊,相互鼓勵,從海家碼頭下去,要到唐家洲碼頭才能上岸。遊到對岸,體力不支的人連站都站不起來,要爬著上岸。稍事休息後,再沿河岸逆行而上,走到海家碼頭對麵下水,再遊回來。體力好的遊回來時可以在東門碼頭上岸,體力不怎麼好的,一直要打到紅色橋周家碼頭才能爬上岸來。

幾個人在河裏遊得盡興時,陳娭毑來到了河邊上。她手搭涼篷朝河裏找了個遍,終於發現了孫子亞奇在河裏遊泳。於是卷起雙手當話筒,扯開嗓子在岸上喊:“亞奇呀,還不快點上來,回去了要打死你!”

幾個伢子聽得陳娭毑這一喊,也都慌了手腳,連忙遊上岸來,在草叢裏找到各自的衣服,用手抹抹頭上和身上的水,三下兩下地穿好衣服,然後一個個垂頭喪氣地跟在陳娭毑後麵,乖乖地往回走。

光宗和一鳴走的時候,還特意用潮土在雙腳上蹭了蹭,好回去讓大人看不出來他們洗過冷水澡。

但那天他們幾個無一幸免地都吃了“筍子炒肉”,被各自的媽媽用竹條丫狠抽了一頓,打得腿上屁股上盡是紅印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