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又見水銀諒市(2 / 2)

“趕緊找找有沒有通道可以離開這裏!”顧嵐很就不淡定了,對著他們喊道:“立刻!馬上!”

“怎麼了?”陳海天不解,回話道。

“這裏有毒!點立刻!”顧嵐捂住嘴,急匆匆地喊道。

“我靠!不是吧!”陳海天大罵一聲,四處慌張找起了出口。

這個小室四壁平滑,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凹凸的詭異構造,看起來整個兒是個正方形的室。它的四麵是淺黃色的類似大理石材質的東西,在手電筒的照射下,反光明顯。整個小室雖說比通道好看小說網小說網歡迎您的光臨,任何搜索引擎搜索“好看小說網小說網”即可速進入本站,免費提{l格式下載服務!光亮了那麼一點點,但這些光還是很有限的。聽了顧嵐的話,大家都順著牆壁仔細摸索起來了。

顧嵐沒有去找出口,反而蹲下身來,繼續觀察,這裏……似乎沒那麼簡單。小室的中間靠近裏麵的地方,有一個池子。池子裏正是毒的來源——水銀。

水銀的提煉最先是由一個女人發明的,人稱巴寡婦。巴寡婦在苦心鑽研之後,很掌握了朱砂冶煉提取水銀的“核心技術”,

當時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煉丹原材料的丹砂將供不應求,果斷增大產量,打通水陸兩條運輸線,在鹹陽、長安、中原地區廣設經銷網點。

秦始皇修建皇陵地宮需要無法估算的水銀。巴寡婦清速投身進去,搶得先機,最終因質優價廉,一舉成為壟斷該行業的國家供應商。

重慶崇山峻嶺,成品水銀不宜搬運,往往是生產一斤漏掉八兩。物流不暢一直是製約巴國丹砂業發展的“老大難”因此,巴寡婦想“何不將采集與冶煉分開進行,縮短水銀的運輸半徑、降低成本?”她將冶煉點搬到東西南北的臨江高地,冶煉地與丹穴間采取原料供給,冶煉好的水銀順江而下往東供給長江下遊市場,或行至巫山羅門峽口,再北上出川進入秦嶺古道

根據中國古文獻記載: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輸水銀,例如齊桓公葬在今山東臨淄縣,其墓中傾水銀為池。

因此,顧嵐發現這個池子裏的水銀的時候,首先反應,這會不會是一個古墓。但是,在他讓大家趕緊找出口逃出去之後,他卻發現,似乎並不是他想象中這麼簡單。

首先,這裏完全沒有墓葬的跡象——沒有陪葬品,沒有棺材,而且也並不像是其他的古墓,有著明確的墓室結構。最重要的一點,古代人進行墓室建造的時候,一般都是一層的結構……按照剛才他們走過的路程,卻不難推斷,在這個小室下方,應該是巷道一類的東西,並不是泥麵……

然後,如果這些水銀是為了防止盜墓而設置的……那麼……為什麼在水銀池子的旁邊,會有大量的硫粉呢?

顧嵐摸了摸堆成小山似的硫粉,發現其中表麵的硫粉已經變質了。他皺了皺眉,趕緊將變質的硫粉從手上擦幹淨。

更奇怪的是……這裏的硫粉……遠大於化解池子中水銀的量……這說明了什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