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明媚的有些過火的陽光直接向賽道灑下來,將賽道的溫度提高到了近110度,在這樣的跑道上跑上45圈的結果……可能是不停的爆胎,所以這場比賽的進站也將成為一個看點。
看來選擇硬胎是正確的,如此高速且高溫的賽道上如果用軟胎的話,很有可能會磨損嚴重。而且這樣子的溫度,恐怕不需要多久就能達到輪胎的最佳溫度,馬上就可以看到絕快的單圈最快記錄。
“真田,那麼高的賽道溫度,小心在轉彎時不要打滑。希望3停就足夠了。”柳蓮二的電腦屏幕上顯示著賽道各段的溫度及濕度。
彎道打滑容易引起輪胎過熱或者起泡,加快磨損的速度。車手必須小心保護輪胎,以便撐到下一次進維修站,或撐到比賽終點。
真田點了下頭,坐進了賽車。
“真田小心,別讓賽車‘發飄’啊!”幾乎是半開玩笑的,仁王說道。由於造型的原因,當賽車高速前進時會產生方向向上的升力,使車輪與地麵之間的附著力減小,導致賽車‘發飄‘,影響加速和製動。在這樣的高速跑道上,當輪胎的抓地力降到最小,很有可能無法黏附住賽道,使得賽車“發飄”。但這對賽車經驗豐富的真田而言,似乎是不用擔心的問題。
立海大此次引進的新引擎是由渦輪增壓四缸引擎產生的將近1200匹馬力,轉速可達每分鍾18000轉,其活塞加速比子彈還快,可以說是目前F1賽場上最快的引擎,不過引擎雖然很快,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其他配件及賽車手的話,可能隻會帶來負麵的效果。究竟可不可以適應呢?在沒有比賽之前,誰都不能確切的說。
22輛賽車經過蛇行的暖胎圈後,已經停在了各自的位置,賽場上瞬間靜得有些可怕,一排紅燈亮起,當紅燈同時轉成綠燈時,比賽就開始了,所有人都拭目以待著,如此高速的跑道上,起步的結果會是什麼?
隻是那短短的幾秒種,之前辛苦排得的位置就可能被改變。真田和切原的起步都非常出色,當然這得歸功於柳蓮二,這隻是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好比田競賽場上比賽,如果你在聽到槍聲後再起步,那勢必會比別人慢一拍,而應該在裁判員說預備之後,心中默數三秒,隨後直接衝出去,如果是專業的裁判員的話,這樣的起跑絕對是壓槍的。
而柳蓮二也隻是將第一時間的感應第一時間傳遞給立海大的兩位車手,讓他們能在燈變的同一瞬起步……(暗自咳嗽,似乎有那麼一點點違犯規則……)
好強!丸井在咽了口口水,整個車隊都好強,立海大,雖然知道他們很強,但知道和親身體會到還是有差別的,盡管柳蓮二的個性並不像仁王那麼招搖,但能做到立海大的技術主任還是相當不容易的,更何況柳蓮二這個日本的技術主任在全球已經是個相當出名的人,除去首席賽車手真田後,立海大最出名的可能就屬柳蓮二了。
也許你會問,這個技術主任究竟掌管些什麼?這是一個工程師在車隊中能達到的最高職位,他管理和監督所有的工作,他是個多麵手,為在他手下工作的工程師們,包括:機械、空氣動力學、係統、計算機方麵的專家編製全麵的工作程序。
在這裏要學習的果然很多,自己還是太嫩了,不過,這次的賽道丸井還是十分有信心的,很好,我就知道會是個大晴天……賽車上撕殺的戰士們,一定會更加瘋狂的……這樣的話,昨天辛苦換的配件才會有用武之地。
由於這條賽道完全是比速度的,所以整個比賽的節奏非常的快,轉彎不多加上,引擎雖然有差異但差異不是特別大,所以想要在直線道上超車很少看到,於是進站成了這場比賽的關鍵。
“目前一切正常,不出意外,能進前八,兩輛都可以!”柳蓮二說道。
“恩……”所有人的視線都緊盯著懸掛在他們麵前的小型電視機上。
16圈了,差不多可以第一次進站了,真田目前第三,並沒有被德國那兩個人甩開多大距離,還是有機會可以奪冠的。不知道他們的策略是幾停……
他們進站了……跑第二的進站了……那第一也差不多要進站了。
“真田……”
“知道,我再多跑幾圈,目前油少,輪胎溫度還行,可以跑出最快圈速。”
“恩,注意別讓輪胎磨損得太厲害……”
柳蓮二關了無線電,不過還是有點擔心的看著數據,輪胎以及磨得很厲害了,果然是因為賽道的溫度太高麼?不過應該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所有車隊同樣要麵臨的問題。
“赤也,下一圈進站!”監督幸村向切原發出指示。
“收到。”
由於運用了合理的進站策略,立海大在這一環節並沒有被超越,雖然也沒能超越前麵的車子,不過能維持在這個名次已經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