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周學熙與宋晉國(1 / 3)

焦心的不隻是方聲遠,還有經濟局長周學熙。不過,周學熙不是為他的官職操心,而是為他手裏的工作。他越來越覺得,不迅速組建中央政府並成立各省級政府的問題太大了,現在真的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現實故事,真搞不懂龍謙為何要等那個虛無縹緲的國會成立。

周學熙奉調進京前,曾跟仍在廣州的父親數次通信。由於蒙山軍首義廣州,周馥受到舊日官場朋友的非議,丙午年被推為預備立憲公會會長、曾任廣東按察使的鄭孝胥還做了一首格律精嚴的七律刊登在《申報》上,很是將背主求榮的周馥譏諷了一番,鄭孝胥是時下最著名的詩人,將老周馥氣的夠嗆,偏偏還不能出言反駁,因為總督級大員叛清算是由他開了先例,已經病故的楊士驤至少還采取了辭職的法子平息議論,周馥倒好,直接從兩廣總督任上轉到了蒙山軍陣營。

自滿清新政以來漸開的言論自由並未因蒙山軍奪取天下而收斂,不過所謂的清議很少評論龍謙以及他的高級軍官團,火力集中於那些“牆頭草”,很有些為滿清抱不平的味道,周馥自然成為了發泄的對象之一。

恪於清議,周馥在給周學熙的信中流露出對官場的厭倦之情,說近來睡眠不好,精神不濟,已經給龍謙去信要求辭掉廣州軍政府都督一職回鄉養老(其實那個職務毫無實權),但龍謙回信仍極力挽留。但去意已決,不想幹了。周馥雖表示了退意。卻要周學熙盡心為新朝效力,“如今天下已定,他稱帝也好,共和也罷,當今天下已無人可與之爭鋒。吾兒為其效力多年,薄有微功,其在廣州時多次稱讚於你,定然不會令你久居華源偏狹之所。以為父觀之,或者進京參與部務,或者協助陳越之執掌山東政務,二者必居其一。吾兒萬不可受為父之影響,更不可恪於清議,周家未來,全係於你一身了……”

周學熙當然不會受父親灰暗情緒的影響。他早就是蒙山軍經濟界重將了。戰爭爆發前後,周學熙全力組織軍火生產,不僅使山東軍槍彈無缺,還支援了南方軍及北方軍大批的軍火,為蒙山軍奪取天下立下了大功。怎麼會在新朝建立卻辭官不做?他在山東時給其父最後的一封信中說,他無意做官。隻願意實業救國,如果每省都有一個華源集團,將是何等的局麵?不說超越英美,至少日俄是不在話下了。至於陳越之已回山東主政,曾對我透露或將調我進京。我見到大帥,定當陳述我的理想。

很快。調他進京的命令到了。

他戀戀不舍地交卸了華源的差事,動身赴京。沒想到龍謙給了他軍委會經濟局長的高位。中樞機關尚未組建,軍委會便是最高軍政機關,一共才設了五個局,他竟占據其一,而且是至關重要的經濟局!一躍成為可以與方聲遠比肩的大人物了。

經濟局的使命龍謙已經跟他說清楚了,在政府組建前,經濟局就是經濟內閣,負有整理全國經濟的重任,無論是工業農業還是交通稅收,無一不在經濟局的管轄之下!

周學熙立即表示自己難以勝任。他對龍謙說,若是要他管理一省之實業,他有信心管好,但你給的擔子太重了,挑不動!

龍謙對他說,挑不動也得挑!除了你,我還沒有想到更合適的人呢。我們千辛萬苦將江山奪下了,大家自然得去挑原先沒有挑過的重擔,就是我,不也是每天摸索著幹嗎?緝之兄,我素知你和張毓蕖一樣喜歡搞實業,這很好,中國要強大,沒有強大的工業絕對不行!方鳴皋的政務局正在設計政府的組建,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但工業部是一定要有的,部長就是你!將來全國的工業布局都歸你管,絕對有你的用武之地。現在要你做的,就是做好這一過渡階段的工作,等政府成立了,財政稅收,交通農業,自然有有司來管,你就可以全力抓實業了。

工業部長是一個令他心儀的崗位。自參與開灤煤礦與英國人的爭奪始,周學熙就迷上了實業,堅信隻有興盛實業方能拯救殘破的祖國。這個理想在華源實業得到了部分的實現,如今的華源實業集團已經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龐然大物了……但統籌管理全國的工業建設,比管理華源實業不知難了多少倍,龍謙的器重令周學熙十分地興奮,特別是龍謙給他勾勒出那個十年規劃後尤其如此。

可是,軍委會經濟局並非是未來的工業部的雛形,而是統籌全國經濟工作的機構。除了規劃工業布局之外,還要考慮農業、商業以及金融問題,這是龍謙明確的指示。所以,周學熙就任經濟局長後,首先成立了四個處:工業、農業、商業及金融處。自己兼任工業處的處長,網羅了山東農業、商業上的人才:陳超推薦的後期主導鄉村自治的鄧公超為農業處長,華源實業主管銷售的副總裁謝德義為商業處長。但金融方麵他就沒人了,好在龍謙點了將,以山東商業銀行總裁蔣繼英為金融處長。

龍謙給經濟局的任務有三個,第一是不拘一格地收羅人才,不管其出身如何,隻要擁護新政權並且確實有才能,都可以吸納進經濟局“儲備”起來,將來中央政府機關成立,需要大批的懂經濟的人才,所以,隻嫌其少,不嫌其多。第二是展開調研,摸清家底,特別是工業方麵的家底,以利全國工業的布局及製定中長期規劃。對於農業方麵,最當緊的任務就是複蘇農業,也存在加強調研,製定相關政策特別是進行土地改革政策的問題。第三就是整頓財政金融秩序,成立中央銀行。籌備發行統一貨幣。

這是極其艱巨的任務。周學熙認為比眾目睽睽的政務、宣傳兩局的壓力大多了,數次向龍謙提出自己不勝任經濟局長的重任。要求龍謙另選賢能,他願意擔任工業處長,在那個方麵,他自認還可以大展手腳。

龍謙否決了他的要求,但給他加派了兩個副手,其一是已經奉調進京的蔣繼英,出任了經濟局副局長兼金融處處長,挑起了統籌金融(主要是財政)方麵的工作。另一個副局長是宋晉國,蒙山軍的後勤專家,聯勤總部部長,但宋晉國一直未能到任,他尚在湖北處理漢冶萍公司的事務,因為涉及到日本及其他國家的投資,收回漢冶萍公司的工作極其複雜。甚至涉及到新中國的外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