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實際的建交問題,嘉樂恒沒有做正麵的承諾,隻是表示美國政府關注著蒙山軍建立中央政府的步驟。言外之意,新政府沒有正式成立,一切都言之過早。
德國人和美國的態度差不多。某種意義上,德國更樂於看到蒙山軍取得勝利。在歐洲已經分為彼此敵對的兩大陣營後,德國越來越顧忌兩線為敵的處境了。他的東線是有“歐洲壓路機”之稱的俄國,遼闊的縱深和無盡的人力令德國十分的頭疼。如今一向與德國有著良好合作關係的蒙山軍在中國取得政權,對於德國是一件好事。而德國更樂於看到中國新政權在外蒙問題上與俄羅斯走向對抗。如果中俄因外蒙而發生戰爭,必將削弱俄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能讓俄國在它的西線減少一個兵卒、一門大炮都是德國樂於看到的。而且,德**方對蒙山軍在中國內戰中的表現極為重視。他們尤其重視山東軍在德州的防禦成功,青島德軍派出戰時觀察團不算,戰後德軍總參謀部又秘密派來了更高級的觀摩團,在得到山東當局的允許後。親臨德州現場查看了山東軍的防禦陣地。對鐵絲網戰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那個時候,德軍總參謀部早已完成施裏芬計劃了。準備用一次強有力的迂回戰略擊敗宿敵法國,然後再掉頭解決東線的俄國。破軍事技術不弱於自己的法國人防禦,以及以少數兵力防禦俄國,德州戰役均有極強的借鑒意義。德州戰役改變了德國對中**隊的印象。山東軍表現出的悍不畏死的作戰意誌贏得了德**方的尊重。因此,德國公使在表示了其政府願意在適當的時候與龍謙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後,明確希望加強在軍火工業乃至軍事領域的全方位合作,承諾轉讓大口徑重炮的製造技術,承諾如果中方與俄國發生軍事衝突給予中方在武器彈藥方麵的支援,並希望拿到津浦鐵路的獨家築路權並參與到山東油田的開發。
誠如龍謙所料,對於事實上業已成立的中國政府。列強的態度迥然不同。鑒於國內已無公開的敵對勢力,列強不可能忽視中國這個大國的存在,雙方焦點在於滿清一係列賣國條約的承認,涉及賠款、關稅、租界等具體的問題。假如中國新政府全盤繼承滿清的負麵資產,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龍謙又有明確的指示,新生的共和國政府不是喪權辱國的滿清政府,必須在涉及國家尊嚴、民生利益上錙銖必較,據理力爭,既要爭取外交關係的突破,更要為國家爭回權益來。
這個指示就難住了外交局,連最近終於就任外交局顧問,原民國內閣成員伍廷芳在與唐紹儀就外交問題的交流時也表示,實現總統的願望很難——列強內部雖然矛盾重重,但在中國問題上,他們往往采取一致的步驟,以逼迫中國政府就範,以保證他們的在華利益。
伍廷芳跟很多人一樣,對龍謙的稱呼已經是總統,盡管龍謙並未就職,他正式的職務仍然是軍委會主席兼蒙山軍總司令。
龍謙很忙。經濟、政務問題牽扯了他的很大精力,特別是經濟問題,周學熙幾乎每天都謁見龍謙。但龍謙還是很關心外交局的工作,差不多每三天要垂詢一次外交局的工作進展,電話交流是主要方式,有時候會以共進晚餐的形式與唐紹儀、伍廷芳等人麵對麵交流。
龍謙對於外交的指示是,既要努力實現與主要強國建立外交關係,又不能屈從於對方。在涉及重大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寧肯拖一段時間,也要堅持原則不讓步。具體方略上,龍謙的意見是各個突破,先爭取美國和德國對中國新政府的承認。因為在山東,蒙山軍作為一支獨立於滿清體係外的政治軍事集團,已經與德美兩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