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就是菲琳遲早要麵對的考驗,如今方恪不過就是將其同位麵攻略結合起來,讓難度多有提升一些而已。
……
堅毅的人往往有著果決的一麵,菲琳就是如此。
自從菲琳下定決心以來,她行事越發的剛毅果決,隻在翌日,她就直接登基為王,並且將一係列政令通告全國。
如此巨大的變故,一下就將上至貴族,下至平民在內所有卡加人全都為之震動,不僅是對菲琳突然奪權登基不理解,對於其所頒布的詔令也同樣不理解,尤其是其中將所有貴族名號全都除名一事,所有人都絕無讚同。
是的,情況正是那麼一個情況,即便尋常平民都不認可貴族除名,甚至直接認定菲琳是為‘瘋女王’,至於其他政令基本也如此,完全沒有當初的認可,隻認為這些都是亂命,並且直接認定這些政令損害自身,根本不管實際政令是否會對自身有益,一概排斥。
更為嚴重的是,菲琳的奪權稱王並不是依靠於擊殺前任國王,而是趁其外出奪權,希維本身安好,而且還手握禁衛軍,其在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不僅立即率兵回歸,並且同樣發出詔令,否定菲琳政權的合法性,否定菲琳頒布的一切詔令命令。
顯然,即便是不成熟的國王在遭遇奪權的時候,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事實上,希維的反應的確比預料中更快,隻在三日之後,就已經領著自己的禁衛軍重新打到國都之下。
即便這同各地貴族都在暗中支持脫不了關係,但能在保持戰力的情況下做到這點也可見其在軍事上的才能。
因此,方恪並沒有小看對方,隻在希維領軍前來的第一時間就親自登上城牆組織防禦。
“禁衛軍,雖然軍隊精銳,裝備良好,自身的戰力有足夠保障,但其受到兵力製約,人數不多,並不適合做為攻城之用。”
看著遠處不斷派人謾罵挑釁,方恪內心沒有半點波瀾,反而在不斷估量雙方的戰力。
“按照正常情況,如今各地的貴族應當同希維聯係上,並且給予對應的支持,畢竟唯有希維重新奪回王位,他們才能繼續成為卡加國王。可現在看來,希維得到的支援還是挺有限,沒有實際兵力支援也就罷了,畢竟貴族才被算計,心中有所顧慮,但各類攻城器具也不夠齊備是怎麼個情況?難道真的想要讓希維在這裏碰個‘頭破血流’,將禁衛軍消耗掉,讓其隻能成為依賴於貴族的傀儡皇帝?”
方恪不會輕易小瞧人,但以現在希維的情況來看,他似乎隻有禁衛軍,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方恪現在手下統領的都是新兵(收繳的貴族私兵不可用,隻能用收回的征召新兵),但憑借城高牆厚,還是可以令其铩羽而歸。
不過,很快方恪就發現,雖然希維一直派人叫陣,但卻沒有輕易發起攻城。
如果沒有真正的戰事經驗或許會因此而安心,認為對方是為畏懼,但方恪隻略做觀察,就可看出對方做好隨時攻城的準備。
“這是別有圖謀,而在現如今的情況下,城內內亂,直接打開城門,無疑是最好的做法,怪不得不見貴族派兵,原來是從這邊進行輔助。”
略一思考,結合自身經驗,方恪隨即就有幾分猜測。
“若如此,最佳時機發動時機就是換崗鬆懈之時,隻要到時在城門掀起一場叛亂,再趁機奪取城門要害,足夠讓希維有利可趁。”
識破對方的計策,就可以將計就計算計對方,諸如埋伏城門,關門打狗,以此來擊破敵軍。
這樣的想法似乎不錯,可其實若真的施行並適合。
國都被攻打,更發生內亂,即便最後取勝,也容易折損民心士氣,在如今統治不穩的情況下,本身就等於輸大敗虧輸。
此法方恪所不取。
……
一切全都如同方恪所預料,希維直接隕命於城下,禁衛軍直接就此被收編。
而後貴族叛亂,不過早有準備的方恪當即數路大軍齊出,四麵圍攻,同時各路‘李代桃僵’的領主也紛紛響應歸服,一下就將之打得大敗。
這時迪曼帝國發現事有端倪出兵前來,不過被武珞挑動的比歐王國卻出兵相阻,商談無果之後,雙方反而大打出手,結果兩敗俱傷。
這時早有預備的方恪再行出擊,再加上武珞反水,以及李瓊梅的突然出擊,一舉重創兩軍,而後順勢拿下比歐王國。
一次占據兩大王國,更重創帝國,李瓊梅自然不受契約約束,全力而出,這時其他主位麵團隊也不再按捺,同樣出兵,最後四下瓜分神啟位麵。
再次占據位麵一地以建立根基,尤其是神啟位麵這樣的高級位麵,一下就讓方恪的實力大增,遠超同齡人,達到畢業生的水準。
有著這份實力根基,日後隻會越來越強大。
自己的目標,是那無盡的位麵!
。您提供大神虎萬行的全球征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