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自來石門(2 / 2)

於是,王小牧把那鐵鉤拿來下來,但是在石門邊上用鐵鉤擺弄了半天,仍然不得要領,倒弄得兩人滿頭大汗。正不知道如何是好,大熊等三人趕到了。大熊問道:什麼情況?一個門都推不開,你海魚沒吃飽嗎?

王小牧一罷手,說道:你力氣大,要不你來?

大熊非常不屑地“哼”了一聲,甚至連林教授也懶得從背上放下,徑直向後退了幾步,憋足了勁,然後向前猛衝,一腳狠狠地踹在了石門之上,眾人隻聽到一聲悶響,那石門卻仍然紋絲不動,倒是把大熊的腳給震得生疼,大熊“哎呦、哎呦”地叫個不停。

王小牧說道:白東雲和幕璃肯定也是從這石門出去的,但是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我估計這個鐵鉤就是石門的鑰匙,隻是,可能附近漁民都會用,我們卻不會。

李高裏一聽王小牧說到鐵鉤,拿過來看了一下,笑道:不要心急,這東西其實簡單的很。

隨後,李高裏邊跟大家解釋,邊拿著鐵鉤動起了手來。

李高裏說,這個石門其實就是非常出名的自來石,古人多用於皇家墓室裏作為第一道墓門,原來這石門的製作原理屬於皇家墓室的核心機密,不讓外人知道。其實說白了,門的設置原理非常簡單。

石門的門軸上下兩端製作成球狀,又在兩扇石門中間齊門縫的部位,雕鑿出一個表麵凸起的槽,再在離門內中線的不遠處的地麵上,挖出一個上淺下深的槽溝。門關閉之前,做門的工匠先將那有相當寬度的石條,安置在地麵槽溝之上,並通過力量讓其向前移動,最後讓其與石門接觸。工匠墓室完工之後,從墓室中撤出時,推動石門,石條就借助其本身傾斜的移動和門軸上下“滾珠”的滑動,自動將石門關閉,直到它的頂端落在兩肩石門的凸槽之內。這樣,石門就能在工匠出墓室後自行封閉。

很多前期的盜墓賊不懂得其原理,在大墓麵前見到這種石門,都無功而返。到了清中期,部隊行軍打仗,一些不便於隨身攜帶,而又不能隨意丟棄的軍用物資,都會通過這種門來封閉,後來,這原理就傳播的很廣了,很多人都會使用,部隊也就不敢使用。倒是一些大戶人家的藏室,在外麵設一道密鎖門,裏麵設一道小型的自來石門,增加賊盜進入藏室的難度。

李高裏還說,這個鉤叫萬象鉤,是專門對付自來石門的一種工具。隻要有萬象鉤,插進門縫裏麵的凹槽裏,進行巧妙的推壓,無論是在門的前邊還是後邊,都可以把自來石門打開。

大熊問道:也是怪事,按說這門有防盜意味在裏麵,用來防止人家進入的,但這涵洞是用來檢查壩體安全所用,好端端地設置這樣的門做什麼?

李高裏回答道:我看了一下壩體的青磚和石門的年份,全是明末清初的東西。也就是說,這壩體是明末時建的可能性比較大,除了防水,還有個作用是用來抵抗敵軍進入。當時自來石的原理還不大為人所知,苗栗屬台灣的一個縣,我估計很大的可能是為了防止清軍入台而做了這麼一道門。到了後來,大家都知道了,也就沒什麼作用,為了方便漁民檢查壩體,所以在門的兩邊都放了萬象鉤。

大熊說道:行啊老李,不虧是名震江湖的“穿山甲”,這些奇門遁甲的東西懂得還真多。

李高裏手不停,嘴裏說道:過獎過獎。然後,眾人聽到了“啪嗒”一聲清脆的響聲,門緩緩地出現了一條縫隙。眾人一齊用力,把門給緩緩地推開。

走到外麵一看,發現在前方十餘裏,果然有一個城鎮,必然就是眾人曆經千辛萬苦要去的目的地苗栗縣了。眾人一陣歡呼,快速走下那壩體用來供漁民上下的石階,然後撒腿就向苗栗縣奔去。

大熊跟在後麵,喊道:媽拉個巴子,還有沒有人性,我背著個人,累得半死,你們倒是輕鬆,跑得歡快!

王小牧見大熊背著林教授走了一段這麼長的路,確實累得夠嗆,於是把林教授放到了自己背上,跟著眾人一齊向苗栗走去。走了足足一兩個時辰,眾人總算是趕到了苗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