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筠鬆(1 / 2)

關於主人公大熊所在僚村派的祖師楊筠鬆的問題,很多人問,這裏把摘錄一些,大家看看。

楊公,字筠鬆,號救貧(另有稱號叔茂)。經考,楊公生於公元834年,卒於公元904年。楊公天資聰慧,少年悟性異常。始收徒講學。楊公潛心二十餘年,研究、發展、實踐並傳授堪輿秘術,匡真揚善,救貧扶弱,德藝雙馨,聲名鵲起,遐邇聞名,故能流芳千古,佳譽永駐。故稱之為中國風水宗師。《江西通誌》載:“筠鬆,竇州人。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入昆侖山。步龍一過虔州,以地理術行於世,稱救貧仙人是也,卒於虔,葬於中藥口。”《欽定四庫全書》子部“提要”又載:“筠鬆名益,贛州人。”

公元854年,年方二十歲時登科第入仕為士。唐僖宗時,官至朝廷金紫光祿大夫,掌靈台地理,主管宮廷建築、重要寺廟的規劃布局,以及天象觀察、皇族祭祀等職。公元875年黃巢兵起,880年京都長安陷落。為避兵禍,楊公私攜禦庫秘籍《郭璞·葬書(禁中玉函秘書)》逃離長安。輾轉奔波,南逃至虔州府轄崇賢裏,寄宿黃禪寺。

唐天祐三年楊筠鬆(公元九○六年)遭人暗算,中毒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葬於江西於都縣寬田鄉楊公村附近的梅江之岸,距其板凳定向選址的管氏宗祠“繼述堂”約一公裏。後因山洪暴發,江岸崩塌,楊公墓埋入江底,跡不可尋。興國縣一老幹部長期追尋楊公遺跡,根據族簿等大量文史資料考證,認為位於楊公壩的楊公墓是一座假墓,其實楊公沒有死,而是隱姓埋名輾轉到了贛北,公元912、913年,尚有楊公為人葬墳的證據。此說有待進一步證實。

出生清貧、為官清廉的楊筠鬆視富貴榮華為過眼煙雲,一腔心事係於堪輿事業,憐貧濟苦,為人排憂解難,深得民間敬仰。楊救貧在堪輿學理論上力主巒頭形勢為上,強調因地製宜、因龍擇穴,著有《撼龍經》、《疑龍經》、《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人子須知》、《四大穴法》、《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等著作傳世。楊筠鬆長期生活在贛南,並在贛南帶徒授藝,所以,在贛南楊公風水術得到廣為流傳,並廣泛地影響到廣東、福建、廣西等周邊省,繼而傳遍全中國。楊公風水術承繼了晉代郭璞“乘生氣”的堪輿學精髓,強調龍、水、向三者的有機結合,在理氣方麵注重龍氣和堂氣的配合,以七十二龍乘龍氣為核心,乘龍氣者為吉,乘旺盛的龍氣者為大吉,不能乘龍氣者為凶,破壞龍氣者為大凶。陰陽宅的吉凶,決定於對內能不能乘得旺盛的龍之生氣,對外能不能合理接納堂局之氣。楊公風水術認為,龍氣主要存在於十二地支,四維八幹起的隻是輔佐地支的作用。賴布衣創製人盤以後,在首重形勢的前提下,用七十二龍格龍,用人盤消砂,用天盤納水,贛南楊派風水術在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上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論體係和操作程序。楊救貧在興國縣梅窖鄉三僚村定居期間,在為當地民眾堪定陰陽宅址,為人排憂解難,遍閱贛南的名山大川的同時,授徒傳藝,使原來長期禁錮於皇宮密室的堪輿學廣傳民間。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救貧的真傳弟子。其後,堪輿學在贛南廣為傳播,世代相傳至今,贛南堪輿學派繼承了楊救貧重形勢、重龍脈的理論精髓,被稱為“形勢派””(將贛南派風水術稱為形勢派,其實是一種誤會)或“贛南派。楊筠鬆被尊稱為開山祖師。楊公風水術也就成了贛南客家文化舉足輕重的一個組成部分。贛南也就成了中國堪輿學的故鄉和發源地。凡得到楊公真傳的贛南曆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深得民眾信賴。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曆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曆史是最好的證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事實證明楊公風水術是中國堪輿學的主流和旗幟。

楊救貧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隨著客家人在贛南聚居和搬遷過程中大量的建築實踐,楊救貧的堪輿術得了用武之地,贛派堪輿得以興起。進而影響到福建、廣東、廣西等地,逐漸影響到整個中國。

風水理論著作方麵:據《人子須知》載,楊公著書有:《疑龍經》、《撼龍經》、《畫夾圖》、《四大穴法》、《立錐賦》、《拔砂圖》、《胎腹經》、《望龍經》、《倒杖法》九部;據《四庫術數叢書·(九)》載楊公著書有,《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倒杖》、《青囊奧語》、《天玉經》五部;其它風水書中關於楊公風水理論著作的記載頗多。經考,最可靠為楊筠鬆所著的至少有《青囊奧語》、《天玉經》、《玉尺經》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