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幾則故事(2 / 3)

黃龍一現,天空中又一條水桶粗的雷電狠狠的劈在它的身上,頓時皮卡肉綻,黃龍本想借助雲雨騰空而起,卻不曾想化為半龍的它無法呼風喚雨,結果第二道雷霆就將它打落在黑龍潭下麵的一個池塘內。

黃龍落地之前,眼神悲戚的望了朱一凡一眼,似乎並不太相信是這個結局。

這條黃龍是地師朱破頭所化,一聲算無遺策的他,在一個月前早就算準有此一劫,為了應付這場天譴,朱破頭作了萬全之策,兩座棺材,一鐵、一銅,這叫瞞天過海,十二生肖之血是陽間最具有靈性的血液,借助它們的陽氣可以拖延天劫尋找目標的時間,撐過一個時辰就可以吸收黑龍潭的龍氣,而最上麵的那個空鐵棺剛好可以吸引第一道天劫,挺過第二道天劫就可以化身為龍騰空而去。

千算萬算朱破頭也沒有算到,一向和他反著來的兒子朱一凡,這一次居然真的按照他吩咐做了。本來他是這樣想這樣想的,讓朱一凡將他全身衣服脫光,然後放入銅棺,再將空的鐵棺放在上麵,最後在潭邊撒上十二生肖的血。

但朱一凡從小就非常叛逆,朱破頭說話他基本上不聽,而且還喜歡反著來,因此朱破頭才將所有的故意說反,沒曾想和他作對一輩子的兒子,這一次居然出奇的聽話,結果卻因此喪命。

“爹……”叛逆了一輩子的朱一凡,看著朱破頭化身的黃龍被劈進下麵的池塘,淚水第一次湧了出來。

說來也是奇怪,當朱破頭化身的那條黃龍被劈死後,雨立即停了下來,一陣狂風過後,天空中烏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萬裏無雲,豔陽高照。

“你們看那條黃龍消失了。”從土地廟中走出來的一個村民,臉色煞白,渾身瑟瑟發抖,指著池塘幾乎是哭喊著尖叫了起來。

聽到動靜的村民們,一個個探出腦袋看了池塘一眼,嚇的趕緊跪在地上,連連磕頭祈禱。

龍一直是國人膜拜的圖騰,古代帝王一直以真龍天子自居,但誰也不知道龍長的什麼樣子,唯一的印象就是書籍和年畫中的圖案。真的見到龍,他們不是興奮,而是害怕,一條騰空而起的龍,就這樣死在雷電之下,任誰都會膽戰心驚。

朱一凡也不例外,按壓住內心的驚恐,慢慢的走到池塘邊,一個詭異的現象出現在眼前。本是清澈見底的池塘居然變的渾濁不堪,連同池塘裏的水都有些泛黃色,唯一清晰可見的就是池塘中央一條淡淡的龍影,龍屍卻不見了。

聞訊趕來的村民在池塘邊擺放了祭祀用的香燭和貢品,再由許多年輕力壯的小夥子拿著漁網下池塘,撈了整整一個下午,不要說沒有撈到龍屍,就連一條魚都沒有撈到,仿佛整個池塘的魚消失了一般。

正好這一幕被一個過路的地師看到了,地師輕歎一聲,從袋子中掏出一個八卦,依依不舍的看了一眼,最後一咬牙扔在池塘中,再用一百零八個銅錢製成的寶劍緊緊的釘住龍影,最後吩咐村民將池塘注滿水,並為這個池塘從新起名黃塘。

村民問其原由,地師表情嚴肅,留下一句偈語:八卦鎖地氣,寶劍鎮龍影,黃龍欲飛天,改名為黃塘。

村民追問是什麼意思,地師搖頭不語,飄然而去。

從此每到下雨,黃塘就會出現一條淡淡的龍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山翠亨,五桂山脈蜿蜒曲折而來,龍氣升騰,雖沒有五嶽的貴耀尊嚴,中原大地的雄偉遼闊,長江、黃河的奔流不息,但這裏背負大山,經過一片縱深不大、發育成熟的內陸架,完成山地、丘陵、河溪上層次分明、團聚回環的的合理布局後,直麵浩淼無際的太平洋。背山麵海的地勢,使翠亨得以開眼看世界,領風氣之先,這是中國內陸其它地方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山水環境和民族振興重任,鑄就了孫中山劃時代的、大功於中華民族的非凡人生,決定了從這裏走出的偉人雖曆盡艱辛,成功道路上迂回曲折,但前程遠大,一片光明,個人的命運也像東歸大海一樣引領潮流,預後吉利,流芳百世。生長在中原,眼界開闊,曾蝸居蟄伏安陽洹水邊和項城老家的一代梟雄袁世凱,官場上左右逢源,收放自如,一人獨力把偌大的一個清廷玩弄於股掌之中,如同一隻巨蛙可以任意在八塘中掀起滔天濁浪。但一個是民主共和的旗手,一個是走向複辟,開曆史倒車,登上帝位的曆史罪人,兩人的境界和作為有著天淵之別。

見證過孫中山不得已將大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袁世凱其後稱帝那段曆史的個別人,曾有過“廣東地皮淺薄,出不了皇帝”的感慨。這種近似於荒謬的看法,其實又有著風水上的某些依據,體現了宿命論的觀點。在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思想在民眾中根深蒂固,普通老百姓還不習慣從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衡量是非,評價曆史人物的功過,有的隻是對“南蠻之地”的信心不足和對中原淵遠流長曆史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