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悲哉東周(2 / 2)

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經太師一說,周扁才發現,原來自己目前所處這東周的處境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差很多啊。

自己現在住的成周卻不是洛陽王城,一百五十年前,周景王末年王子朝與王子猛爭奪王位,王子猛敵不過便退居狄泉,後來在晉侯的幫忙下反複多年才擊敗了王子朝,此時王子猛已然故去,他的兒子被立為敬王。敬王不願重回洛陽,便又央求晉侯幫忙在狄泉重新建了王城,也就是現在人們所說的成周。這狄泉原來是武王為防投降的殷人作亂,為便於控製便特劃出一塊地來專給殷人居住,位於洛陽東幾十裏處。而此次敬王匆匆修的王城自然不會太大也不會太豪華,加之王室又繼續窮困了百多年,所以周扁現在看到的王宮自然就比較破亂,甚至不能被稱為宮,便是王宮之中,也不像後世那般有一個個小宮,而是一個個簡單的小院子。

而洛陽城才是真正的王城,烽火戲諸侯之後,幽王之子平王東遷的居住之地,而此時洛陽又叫河南,因為位處黃河之南。王子朝之亂後又過了幾十年,周考王將他的弟弟封為周公,封地就在河南,這時周王朝封的最後一個諸侯,周公國,此後周王相當於自己住在自己封的這最後一個諸侯國內。

太師憤憤的講到,這考王封周公,也是因為禮崩樂壞,諸侯都不把天子放在眼裏,天子也拉不開麵子去跟諸侯打交道,隻好封了個諸侯替自己去交際,反正大家都是諸侯,得不到尊敬也就罷了。意思是這麼個意思,反正周扁是這麼理解的,悲哀啊東周,都到了如此窮途還是擺著一副高傲的模樣。

然而東周的悲劇還不止於此。周敬王退居狄泉時手下有兩位重要的大臣,劉氏和單氏,掌握了很大的權力,敬王末期,周人在晉國範氏的威逼之下,不得已殺了劉氏的謀臣,從此劉氏衰敗了,而單氏卻從此更加發達了,甚至一度能操控大王。考王封周公也有分單氏之權的意思。經過曆代大王的打擊,這單氏已逐漸衰敗,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單氏的當家人單雄依然當著周王朝的太保,位列三公。所以現在東周的勢力分為三股,周大王,也就是自己這一脈隻有成周一塊,周公,現在掌控著成周西邊的洛陽城,太保單氏,封邑在東邊的鞏邑。從表明上看起來,卻是王室這一脈最弱。

午時太師留下來和周扁一起吃了飯,這時吃飯不像現代坐在一張桌子上,而是一人一幾,有侍女伺候著吃食。因為有大臣在此,所以這頓飯倒比昨天的隆重了許多,並且按照周禮先衝西邊遙遙拜祭過先王之後才用餐。這次兩張小幾上倒都擺了一尊鼎,這還是周扁第一如此近距離的見到青銅器,這些放到現在可都是國寶啊,周扁不由兩眼都直了。食物也沒見多豐盛,肉食隻有一小塊豬肉以及雞肉,卻放在容量約有兩升的鼎裏,這周王室真是死要麵子啊。主食還是小米以及粗糧,看來這時還沒有米飯和麵條之類,雖然主食很粗糙,不過倒也不是十分難以下咽,而周扁一向不挑食,所以很快便吃飽了肚子。

填報了肚子之後,整理整理思路,下午周扁又繼續問了起來,而太師雖然覺得有些奇怪,但卻沒表現出來,或許是因為周扁是個主子吧,所以太師一直在耐心的講解。或許在太師看來,日食之後的周扁有了很大的變化,以至於太師都在臆想了,或許周扁便是周王朝的希望了,畢竟誰家八歲小孩能問這麼多問題啊。

此時的周王幾也就是周公國,隻有巴掌大一塊,包括洛陽,成周,鞏邑,孟津以及溫邑,也就現在一個縣的大小吧。王室軍力最弱,隻有幾百護衛守護著王宮,單氏卻掌握著兩千人馬,洛陽城內也隻有三千士兵。整個大周也就如此了,周扁不禁感歎到,這是在薄冰上跳舞啊,東周位處列強之中,別國隨便拉幾萬人就能把自己給滅了,還是輕鬆加愉快的那種。還好,諸侯之間相互製約,誰也不敢先幹這一票。

而諸侯之中,卻是魏經過李悝變法後最強,力壓群強,其次是齊和楚,再次是燕和趙,再次是韓,最弱是秦,當然比秦弱的還有幾個小國家,如魯,中山,宋,衛等,屬於等著別人兼並的那種。

如果有人看見這一幕,一個學識淵博的老人和一個僅有八歲的公子哥,探討這國內國際大事,真是要覺得很是奇怪。而作為當事人的太師卻沒覺得如此,在他看來,王子扁能如此正說明將堪大用,他愈發的堅信自己的卦象了。而在周扁看來,就更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有多麼怪異了。

轉眼間天色又要黑了,送走太師後,周扁陷入了深深的鬱悶之中,自己這不是來當王子,而是跳入火坑了,悲哉啊東周,悲哉啊,自己!難道自己就這麼在這老去麼,不,周扁愈發堅定要尋找回去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