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軍從被俘的衛國官兵口中得知的兩個消息,自然便是那被魏國死死封鎖住的兩個重要消息,第一個是秦軍在函穀關外大敗,第二個便是韓侯去世了。
這兩個消息都不利於齊軍,第一個秦軍在函穀關外敗於魏軍,那就說明魏國西邊再也沒有什麼牽製了,西線的魏軍可以大量向東開進,對屢次敗於魏軍之手,以至於都有了恐魏症的齊軍來說,這個消息簡直是糟糕至極。
至於第二個消息,則更糟糕了,完全超出了齊侯的想象之外,誰能想到就在半個多月前,韓侯若山就這麼去世了呢?死去一個並不是很交好的諸侯主,對於齊侯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關鍵是這下齊軍要獨自麵對魏軍了,因為國喪期間的韓軍,是不可能追擊魏軍的,並且還可以想的到,立誌要當霸主的魏侯,也不會再攻打國喪期間的新鄭城,那麼這就意味著,魏軍可以完全騰出手來對付齊軍了。
想到此,齊侯便是一陣後背發涼,恐魏症並非隻是普通齊兵才有,同樣也存在於這個齊國最高統治者的心中,在這個時代,君主是也會上陣的,而這位齊侯自太子時,便已開始率兵與魏軍交鋒了。但結果便是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
然而其實還有第三個壞消息,隻是現在的齊軍並不可能得到便是了,那就是恰在齊侯從被俘的衛國士兵口中問出這些事情來的時候,魏軍已經在從新鄭往大梁趕回的路上了,並且還是急行軍,而同樣是急行軍的話,魏軍每日可以比齊軍多行十多裏路。
當然,前兩個消息就已經足夠讓齊侯的心情糟透了,出了一身冷汗的齊侯立即就將軍中大大小小所有的將軍和校尉都召集起來開會了。說實話,這會不開會也不行了,大軍突然停止前進,軍中許多將領並不知情,已經是議論紛紛了。
將軍們一下子就來了一百多,帶來的大帳之中擠不下這麼多人,齊軍便隻得在露天場所召開了此次出兵一來的第二次高層會議,也是第一次大型會議。
果然宣布了剛剛從俘虜口中得知的消息後,上百名將軍便是一陣嘩然,說要繼續殺過去的也有,說要退兵的也有,兩下爭的一塌糊塗,隻聽得齊侯兩個耳朵一個大。
爭來爭去竟是主戰派占了優勢,老將軍田仲強烈請求繼續攻打大梁,怎麼也要掠奪一番再走,而同為主戰派的年輕將軍公孫仇則請求與魏軍主力一戰定勝負,好打出大齊威風來。而剩下那些反戰派則多為一些中年將領,他們大多是經曆過與魏軍的作戰的,可惜由於田齊宗室貴族田仲和一批新晉年輕將軍占了大多數,他們最終竟沒有爭贏。
至於魯公子屯等幾位魯軍將領也被請了來,但是他們並沒有發表意見。
不過不管將軍最終爭出的結果是什麼,都需要齊侯來拍板,或許將軍可以刻意放緩行軍速度,但在大的戰略方針上,還是不敢忤逆大權在握的君上的。
一百多雙目光望過來,齊侯也有些恍然了,齊侯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啊,接下來到底該如何。打吧,有些怕,不打吧,這會麵子可就丟的大了,自己可不僅誓師了,還是當著幾萬臨淄子民的麵大軍開拔的,可不敢連一個魏兵的麵都沒有見到就灰溜溜的回去了。
恍惚中,齊侯終於看見了救星,那就是一直呆在一邊一言未發的信任行軍司馬,段幹朋。
見齊侯點名問到自己,早已在心中打好腹稿的段幹朋輕咳一聲,拱手上前,便開口道。
“回君上,臣下有一疑問。”
沒想這行軍司馬竟先發問了,齊侯有些好奇了。“愛卿請講!”
“聽聞這秦軍大敗於函穀關乃是近一月多前的事,而韓侯故去是二十五天前的事,如此重大的消息,為何我軍斥候無一個前來彙報,從新鄭到臨淄,走得快的話要不了二十天,算來也該在半路上與我軍相遇,卻為何這一路行來,並無一個我軍斥候相報?”
聽見這道發問,不禁齊侯臉色一變,便是那些個將軍們,也都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卻隻聽段幹朋又接著說道,“或許我軍斥候走岔了路,並未與我軍相遇,又或者斥候正在馬陵邊邑,聽聞君上親率大軍南下,正在追來的路上,可為何連韓國派往列國報喪的使者,都沒有見到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