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最令周扁感到鬱悶的,不是趙國的悲哀,而是自己的計劃就要因為趙國的舉動而被打亂了。
就按照剛才的分析,趙國對上魏國必敗,且無人來救,那麼就會進一步增加魏國的威望和士氣,如果魏國占領了趙國的土地,魏國的國力也就會隨之而增加,那麼還能指望秦國或齊國在短時間內有勇氣來打破魏軍的傳奇麼?
周扁認為,堪憂。
並且魏侯現在是沒有稱王的野心,那麼在打敗了趙國,甚至占領了邯鄲之後,四下無敵的感覺,會不會讓魏侯的野心膨脹,忽然發現再打著周天子的名義已經不那麼重要了呢?那自己人在魏侯手中就隻剩一個作用了。
想到此,周扁就一個哆嗦,這事絕對有可能。
不,決不能讓這事發生。想到了這裏,一個哆嗦之後,周扁立即就握緊了雙拳,既然想到了這種可能,那麼自己就要盡最大的力量,去阻止這件事的發生,去阻止魏國的強大,尤其是在自己回洛陽之前的強大。
消息傳回來的當天,周扁和寧越等人就立即圍著一幅簡單的眾諸侯國地圖,緊張的商議到了天黑。
寧越王孫滿樊餘等人都不是傻子,周扁將心中的擔憂一說,他們就立即明白了,雖然他們不明白為何大王一口斷定趙國絕不是魏國的對手,但他們也相信,魏軍總是創造奇跡,不得不防。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天黑,眾人技窮,都沒有想出一個好的點子出來。
次日,對周扁來說,又是昏昏沉沉的一天,腦袋皮都想破了,就是沒想到破局的最佳方法。
越是清楚後世真實的曆史軌跡,就越是明白此時魏軍的強大,就越是擔憂當前的時局。
大家也討論過了六個計策,第一個方案,還是鼓動齊秦兩國在魏國攻打趙國時,同時偷襲魏國,秦國自河西向安邑方向,齊國自濮陽向大梁方向,來一個升級版的圍魏救趙,不過難處在於如何說服齊秦兩國出兵和出兵的方向,以及如何把握好出兵的時間,外交難度還是蠻大的,不過可以備選。
第二個方案,用手段來說服趙侯撤兵,不過想想中山國使者都來哭了,顯然趙軍已經打到中山國國境了,再退兵也不太可能,並且不管退不退兵,既然已經打了,那麼借口就已經送給魏侯了,除非趙侯親自來賠罪,不過想想也不可能,所以這個方案是最先被否決掉的。
第三個方案,奉魏國為宗主國的小國眾多,若是能再挑動一個大國去攻打某個小國,引得魏侯動怒,或許魏國又會兵分兩路,就算不兵分兩路,魏國也會在痛擊趙國之後立即調轉兵鋒,而不會像後世真實曆史上那樣圍住邯鄲城直到破城,那這樣就減輕了趙國的壓力。但問題就在於哪個小國不好選,去挑動哪個大國也不好選,秦國被魏國壓迫的根本就不與其他國家相連,可以首先排除掉,齊國和韓國就不知道國君還有沒有那個膽子,估計是沒有的,不然就直接實施方案一了,然後就是楚國,可現在楚國正在兩麵用兵,東邊對越,西邊對巴,且楚國國內貴族實力龐大,國君權力不足,就不知道楚國有沒有決心北上。
方案四,則是重點針對楚國,楚國雖然有前麵說的這麼多問題,但畢竟地廣千裏,帶甲百萬,且楚國對魏國的戰爭多次失利,連魏國的大梁就是從楚國手中搶過來的,所以可以嚐試說服楚國北上,直接攻取魏國的大梁之地。
方案五,偷偷支援趙國,幫助趙國抵擋魏國的攻擊,可關鍵是王室沒有力量去支援趙國,人財物都沒有,像後世墨攻那樣一個人就能幫助一個國家去抵擋另一個國家的事情,周扁相信如果這個時代有一個人能做到,那就是自己,來自後世,周扁還是有這個自信的,比如洛陽就擋住了十萬韓軍,但更關鍵的是,自己能去趙國嗎?如果派別人去,周扁相信作用不是很大,除非從安邑到邯鄲來回通信不斷,自己遙控邯鄲戰場,不過想想可能性也不大,這個時代可沒有電話,哪裏能做得到通信暢通呢,尤其又是魏軍圍城的時候。還有一個難處就是,如何讓趙國相信自己派去的人。不過總歸這個方案還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方案六,和方案五類似,不過不是王室支援趙國,而是說服齊秦,尤其是齊國支援趙國,直接支援還不如出兵,所以可以說服趙侯暗中支援,比如偷偷送去些糧草兵械啊,再比如偷偷送去些士兵,直接劃歸趙軍,如果被魏軍俘虜了,理由周扁都替齊國想好了,就說自己是齊國誌願兵,瞞著國家偷偷跑去幫趙國打的,齊侯根本不知情。這個方案倒是可行,可實施的關鍵還是在於如何說服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