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近日暮時,走在魏軍寨牆之前的沙場之上,周扁對於這一天的壓抑氣氛又有了更深的認識。
這本來是邯鄲城的近郊,南下可以到番吾,可以到趙國舊都,還可以到大梁,正是人來人往,農田、古道和小販這些元素的存在,但此刻,卻是一片如人間地獄般的景象。隨意走來,滿目盡是殘破的兵器,血染的土地,屍體,以及燒焦的屍體,有魏兵正在尋找著同袍的遺體遺物,也正在對還剩一口氣沒咽下去的趙兵,給補上一刀,時不時還有重傷的趙兵跳起來,嚇了周扁一跳,但很快就被幾支長劍刺穿,然後補刀的魏兵還斜過來了一眼,似乎是在藐視貴族的膽小,又或許是不明白這個年幼的周室大王為何要跑到這種地方來看。
不過周扁並不會在意,其實他也隻是偶發興趣,然後在樊餘等王室護衛以及百餘名魏兵的層層守衛下,才走出了幾十步遠而已。不過看的已經足夠多了,和以往冷兵器戰場隻有鮮血和死亡不同,這一次卻多了許多焚燒過的痕跡,以及尚未完全熄滅的黑煙,如同熱兵器時代的戰場一般,燒焦的屍體。雖然今天的戰事已經結束了,但趙兵瘋狂的一幕,卻給周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戰場的火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是趙兵拚死帶來的。一個個年輕的麵孔,帶著不懼死亡的瘋狂表情,毫不顧忌魏兵的截殺,一個經的往投石器衝來,身上還綁著木柴等物,甚至不等靠近寨牆就點燃身上的引火之物,利用魏兵目瞪口呆的片刻遲滯,用盡全身最後的力氣,向投石器衝去。
如果是隻有幾人、幾十人如此,倒還好,但讓魏人吃驚甚至感到恐懼的是,居然有數千人之多。那麼多的火人用性命撲向了投石器,這讓周扁根本不敢相信,同樣吃驚的還有魏人,周扁注意到,魏侯的嘴巴都張大了,臉上也露出了自征伐邯鄲以來,第一次的凝重與緊張。
幸好這前後數千人並不是一起衝來,而是分批,前麵打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之後,後麵的敢死隊就被長矛等戳死或攔住了,但掩護這些敢死隊的數萬趙兵,卻給了魏軍極大的壓力,既要應付這些身上會著火的人,又要應付後麵全副武裝的趙兵,魏軍很快就捉襟見肘了,除了守衛投石器的工匠雜役,其餘幾乎所有人,就連衛兵都被派上前去了。讓早上外出的魏軍速速歸來的命令也被魏侯發了下去。
到了後麵,趙軍則更加瘋狂,絲毫不顧前麵那些敢死隊成員的生死,不顧有些敢死隊員後悔而不再前進,而是將綁上引火之物的箭矢和標槍,向前傾瀉而去。戰場一片混亂,四處是火和煙,燒焦的屍體抱在一起,也不知哪一個是趙兵,哪一個是魏兵。
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傷亡,但從雙方的目的來看,魏軍贏得了最後的結果,因為魏軍的投石器可以說是全部保住了。趙人雖然也有拚死衝近了投石器,但卻並未能燒掉哪怕一台投石器。
魏軍的攔截以及派出大軍的及時回援是一方麵,但戰前充分的準備卻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原來魏軍的工匠們都備好了水守在了投石器旁邊,每台投石器旁邊都有些專門放木桶的地方,這是在第一天就設計好了的,事先周扁卻並沒有注意到。然後,每台投石器的下部,兩人高的高度之下,都塗上了厚厚的泥巴,底座甚至都埋在了土中,很明顯這是防火用的,而且也是戰前臨時塗上的。所以就算趙國敢死隊摸到了投石器,但也悲催的發現,這短時間內根本燒不著。看到這防火泥,周扁又一次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所驚呆了,心中竟有些慶幸,幸虧到魏軍中呆了一段時間,不然隻怕會仗著自己是後世現代人,而卻在古代人麵前吃個大虧。
這一次雙方的傷亡都很大,或許達到了一比一的比率,不過畢竟投石器保住了,趙人付出了近萬條人命,卻隻燒掉了一些投石器上的繩索。畢竟繩索是草編的,但這隻是小事,因為編草繩還是十分容易的。
幾個時辰的瘋狂之後,趙兵在回援魏軍的衝擊下,不得不鳴金收兵回城。之後才有了打掃戰場這一幕。
而後來周扁也知道了早上為何有大量魏兵派出營,原來今天是趙國樂祚大軍回邯鄲的日子,魏軍布置了八萬大軍,想要發揮野戰的優勢,在城外將長途趕回的樂祚疲兵給打敗,最好是打潰,讓他們進不了城。
但在這一點上來看,趙軍又贏了,因為邯鄲兵的瘋狂讓魏侯不得不下令撤回主力,不得不放樂祚大軍安然回到了邯鄲,讓趙兵對魏兵的比例首次超過了一比一。所以今日的戰事其實是雙贏,又是雙輸,因為雙方都讓對方沒有得逞,卻又都未能完成自己的目的。
雙方當然都不認為自己是贏家,所以都不會滿意,隻是氣氛卻有所不同。
魏營之中,是一片憤慨,那是一種未能做到最好的氣憤,那是跳高者未能破掉記錄的憤慨。魏侯自然是發了火的,一是未能阻攔住樂祚大軍,這與魏軍野戰第一的名聲不符,魏侯臉上無光,二是為了阻攔趙人想要毀掉投石器的決心,魏兵死傷過多,這同樣讓魏侯無法接受。所以魏侯在咆哮,魏將們在醞釀著對邯鄲城的猛烈一計,以泄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