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切的開端(1 / 2)

在那遙遠的靈鷲山上,有祥雲繚繞、瑞氣千條,仿佛是一片聖境。

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靈鷲山的山頂,身下是一朵巨大的金色蓮花寶座。那蓮花寶座光芒萬丈,花瓣層層疊疊,每一片花瓣上都閃耀著神秘的佛光,仿佛是由世間最純淨的光芒凝聚而成。如來的麵容莊嚴肅穆,又充滿了慈悲與祥和。他的雙眼微微閉合,睫毛如同蝴蝶的翅膀般輕輕顫動,仿佛在沉思著宇宙間的無盡奧秘。他的嘴唇微微上揚,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在向世間萬物傳遞著無盡的關愛與溫暖。

在佛祖的周圍,聚集著眾多的菩薩、羅漢以及虔誠的弟子們。他們有的盤坐在地上,雙手合十,靜靜地聆聽著佛祖的講經;有的站立在一旁,眼神中充滿了對佛法的渴望與追求。

佛祖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他的聲音如同洪鍾大呂,回蕩在靈鷲山: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緣起性空,萬法皆然。”

這聲音仿佛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不禁為之震撼。弟子們紛紛靜下心來,仔細聆聽著佛祖的講經,生怕錯過每一個字。

“世間萬物,皆有因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佛祖繼續說道,“如同那田野中的種子,你種下了善的種子,便會收獲善的果實;你種下了惡的種子,便會收獲惡的果實。因果循環,無有不爽。”

弟子們聽後,暗自點頭,心中對因果的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祖的聲音再次響起,“人們所看到的一切表象,都是虛幻的。隻有當你看透了表象背後的本質,才能真正領悟到佛法的真諦。”

講經的過程中,不時有弟子提出疑問。一位年輕的羅漢問道:“佛祖,如何才能擺脫塵世的煩惱,獲得內心的平靜?”

佛祖微笑著回答道:“煩惱皆由心生。當你放下心中的執著和欲望,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世間萬物,便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另一位弟子又問道:“佛祖,如何才能做到慈悲為懷?”

佛祖回答道:“慈悲之心,源於對眾生的關愛和同情。當你把眾生的痛苦視為自己的痛苦,把眾生的快樂視為自己的快樂,便能做到慈悲為懷。”

就在此時,如來心念一動,神光一閃,便通曉何事擾他心神,道一聲:“善哉”,微微一笑,手作拈花狀。眾菩薩眾羅漢皆不知意,隻有寥寥數位有所猜測,觀世音菩薩麵色微變,迦葉尊者更是露出會心一笑。

佛祖開口道:“猴頭大鬧天宮,擾三界清淨,合該與我佛有緣,此猴雖有神通,但心性未定,若能加以引導,或可成正果”。

此時靈山之外卻有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請佛老降伏妖猴。

如來佛祖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庭,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