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學會寧靜(1 / 1)

前些年聽一位教授作報告說,當下社會最缺的有兩樣東西:從容與友情。由於缺少從容,我們很難見到步履雍容、乾坤朗朗的人;因為缺少友情,難得遇到品格高曠、情趣盎然的人。還有,人最好的心情就是保持寧靜,最好的享受是活在當下。

他說的這些樸素大實話,當時深深地打動著在場好多人的心。從那以後,我就努力去做一個“素心人”。多少個夜晚,自己關上門窗,隔開塵世的幹擾,將自己淹沒在清寂的空間,在屬於自己的文字中遊走。這其間的韻味,用一句話是難以詮釋的。讓心安靜下來,有一種貼心暖胃的舒適,時而如畫,水墨淡彩,養眼潤心;時而如歌,婉轉悠揚,直抵心扉。就這樣安靜的欣賞,遠離塵世的喧囂,避開嘈雜的人海,放飛自己的心靈,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

漸漸地,我便養成了安靜的習慣,再慢慢調理自己的內心世界,是自己不斷向寧靜的境界靠近。現在上下班,沒了那種步履匆匆的慌張,一個人可以悠閑自得地走在街上。坐在街旁露天的小吃攤上吃飯,也從以前的“狼吞虎咽”變成了“細嚼慢咽”,就是遇到朋友熟人,也沒了那種被人小瞧鄙視的“尷尬”羞怯,相反,自己倒覺得挺自信的。

經常把自己“泡”在寧靜當中,就會滋生出一種氣息來。像是自己背上簡單的行囊,到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行走那樣。可以享受戶外的自在逍遙,如孩童般的滾過一片青青的草地,找尋回兒時的天真與頑皮,讓孤獨的內心得到釋放的快樂。

寧靜除了能使人變得從容,還可以讓人低調起來。因為,低調做人就是不喧鬧、不嬌柔、不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所以,行走在塵世間的低調者,他們的眼神是慈祥的,臉色是和藹的,腰身是謙恭的,心底是平和的,靈魂是寧靜的。即使認為自己滿腹才華,能力比別人強,也學會藏拙。不像有些人,高聲叫嚷著,招搖顯擺著,上躥下跳著,用傲慢代替了自尊,功利代替了友誼,燦爛的笑容下掩蓋的是虛偽,優雅的舉止中掩飾的是背叛,禮貌的問候裏掩藏的是冷漠。這些虛榮狂傲者,像風中止不住的經幡,像水裏摁不下的葫蘆,他們是不容易寧靜下來的。

說到這裏,我想起了一位“活命哲學”者講過這樣一句話:擁有一個寧靜的心態就是一種最好的活法。心底一汪清水,沒有過夜的愁,不生過夜的氣,也就沒有過夜的病。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