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四季人生(1 / 1)

我曾在《讀者》上看過《一片葉子落下來》這麼一篇文章。文章描述的是一片叫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經曆了四季的變化,逐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曆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明白了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我想,大凡過了四十不惑的中年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會從容麵對自己已經基本“定格”了的人生。我從《一片葉子落下來》這個發人深思的童話寓言中受到啟發,給我的同齡人塗鴉了這樣一幅四季人生的素描像。

春在柳樹上爆了一個芽,流著鼻涕的少年踢踏著一塊石子出了村子。驚蟄已過,泥土酥軟了,晨風柔和了。似乎有什麼要發生,又似乎隻是世世代代的一次次重複。少年背著書包要去上學,這是一件小事,又是一件天大的事,那是人老祖輩數千年綿延的精神哺育。在少年打了補丁的書包裏放著幾本大哥讀過的課本,母親塞給他幾個散著溫熱的雞蛋,姐姐也把她沒有舍得寫完的半截鉛筆送給了他。少年背著沉甸甸的“人生”,從這裏出發了……

夏天的莊稼剛剛收過,青年背著行囊順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又一次上路了。旅途充滿了變數,堅定的是青年要做一番事業的心。有誰能擋得住青春呢?當振臂一呼的年月、熱血奔湧的理想,被一次次冷卻,又會像長風一樣鼓蕩起青春的衣襟。青年,是七月的麥穗,是麥穗上的鋒芒。那個青年,他的大學筆記本裏流淌著思辨的力量,他的衣兜裏還揣著沒敢給心上人發出的求愛信,他還會不時拿出母親做的那雙繡花鞋墊,向著故鄉的方向遙望,感受那一盞燈火的溫暖明亮。青年有時對家也會生出煩來,母親的嘮叨,父親的阻止,讓青年覺得礙手礙腳,然後就一門心思地想,要是沒有家裏的管束多好,想幹嘛就幹嘛,於是就盼著自己有個家。日子複日子地過著,青年長大了,大到了談婚論嫁,成家立業。

秋天是飛天的鶴,是望鶴飛天的中年男子。此一時節,明淨高遠,被天空形容;草木漸瘦,被原野懷抱。曆練中的沉靜,風華後的果實,曠達一片。秋天,是一首唐宋絕句,在“起承轉合”之間,一個華麗轉身,把萬千纏綿放在了前麵,把一座山峰留給了後麵。這時的他,已經成了一頭負重的黃牛,在清晨,在傍晚,發出一陣陣疲憊的呻吟,卻不知道在哪裏憩息。中年男子,在心底珍藏了許多“人生”的片段,如同沉澱的初戀,而今他欣然地注視著後輩兒女們背著沉甸甸的“人生”,又各自出發了……

冬天是一句哲理,冰雪晶瑩在人類古老的記憶裏,那是東方的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西方的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柏拉圖的意象。在萬物蒼茫的冬眠裏,希望深埋在土裏,等待,等待下一次的破土。冬天看似一個冷酷的過客,卻是最熱心的大地主人,它用大雪為來年的世界埋下了饅頭米飯、桃李春風,還有鳥的遷徒、人的約會。那位老人在暮靄晚風中端莊慈祥,像一本讀不盡的“人生”書,在深刻的皺紋和豁達的氣度裏,敘述著返璞歸真,真水無香,大愛無痕。

老人是從少年的純淨、青年的剛勇、中年的雄渾、老年的穩健一路走來。他在走到人生旅途的盡頭時,給兒孫們說完“你要生活得隨意些,你就隻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活得輝煌些,你就隻能活得痛苦和複雜些;你要活得長久些,你就隻能活得簡單些。”這句話後,像深秋裏的一片楓樹葉,靜靜地、溫和地、柔軟地飄向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