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
婆姨,是陝北的地方方言,泛指女性。貂蟬就是米脂婆姨!受這樣的廣泛流傳的民謠的誘惑,我和朋友在深秋的一天,冒著零星小雨行程千裏路,費了好大周折終於在米脂縣城西麵的杜興莊村找到了貂蟬洞。看了傳說中貂蟬生於斯長於斯的山洞,聽了村民們講的關於貂蟬大義除奸的神奇美麗故事。站在貂蟬洞的石碑前極目遠望,那一望無際的山頭和縱橫延伸的溝壑讓人感受到一種蕩氣回腸之氣勢。山腰間迂回的羊腸小道和川畔、溝道上的窯洞,構成了這片古老黃土地上獨特的符號。
遠遠一曲信天遊傳來:“陝北的山來,榆林的水,米脂的婆姨實在美。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就是因為有了貂蟬這樣的米脂婆姨象征,令一切男人崇拜,米脂也由此成為了無數人向往的地方。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和朋友用了幾乎大半天時間轉了杜興莊村的村頭巷尾,不僅沒有看到貂蟬般美麗的女子,連民謠裏傳誦的漂亮婆姨也未遇見,便湊上前對一位坐在路旁的古碾盤上抽旱煙的老漢問話:老人家,人說你們這兒婆姨長得俊,咋一個都不見?老漢眼睛眯眯地一笑說:還問哩,都叫你們城裏人勾引跑了。
雖然失望,卻仍不懷疑民謠有任何偽詐。我們從鄉下返回夜宿米脂縣城,賓館裏的服務員一個個水靈靈的,操著生硬的夾生的普通話。我便可以想象到,可能僅僅在幾個月頂多半年以前,她們也許還在田峁上點瓜種豆,澆水除草,放羊喂雞,一張招工啟事就把她們“掠奪”到縣城裏來了。同行的朋友說,這兒的服務員個個賽貂蟬。米脂會有這麼多美女,據說與它的水土和小米有關。米脂縣,因其小米的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人說米脂的小米,油花花的很養人,女人吃了不僅皮膚細膩而且長得漂亮。米脂水也叫桃花水,清爽而不乏甘甜,米脂的小米煮成的小米粥漂著的油脂,散發出清香,滋潤出了米脂姑娘們紅潤粉嫩的臉蛋。這裏的女子皮膚白裏透著淡淡的紅潤,眉清目秀如幽穀之泉水,清爽自然。米脂婆姨,名揚天下。許多美麗的米脂婆姨們遠嫁給一些達官貴人,為此米脂還有了“丈人縣”的美稱。
灑脫熱忱真性情
青線線(那個)藍線線/藍格英英(的)彩/生下一個蘭花花/實實的愛死人/五穀裏(那個)田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呦)/就數(那個)蘭花花好……
這首陝北民歌《蘭花花》的生活原型人物姬青芳,原來也是米脂縣姬家峁村人。姬青芳從小心靈手巧,長得俊秀,到十五六歲時已出脫得端正水靈,亭亭玉立,像雨後馬蘭花一樣惹人喜愛,人們給她送了個雅號叫“蘭花花”。劉誌丹的紅軍隊伍中有個戰士,他與蘭花花一見鍾情,偷偷相愛,發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終身。1936年春因紅軍奉命過黃河東征,這位紅軍戰士隻得和蘭花花難分難舍地暫時告別。當蘭花花與紅軍戰士相愛的事被張揚開來後,她被父母強迫嫁給臨鎮一個姓石的富戶人家,但日夜思念自己的紅軍情人,因精神過於苦悶,竟在1942年正月病逝了。那位紅軍戰士得知蘭花花病亡,他悲痛欲絕,便在自己住院時用“苦喪調”形式編寫的懷念蘭花花的歌曲整理出來演唱傳誦,後經延安魯藝工作者收集整理並公開演唱。《蘭花花》這首優美的民歌,從上世紀30年代唱至今天,受到幾代中國人的喜愛,家喻戶曉,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