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一般指將出現不良後果或模糊性威脅的一種自我感受為不愉快的情緒,其特點是緊張、不安、擔心、憂慮、煩惱和懼怕。如果個人對事物發展的不良後果和威脅無法預計,又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這種過度而經常性的焦慮情緒就會發展成具有明顯的神經症狀的焦慮,即焦慮症。中小學生的焦慮症狀反應一般發生在青春期內,女生多於男生,常見為生活焦慮和學習焦慮,而因焦慮過度的驚恐發作情況少見。1997~1998年,中科院心理所的王極盛教授對北京市8869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小學生存在焦慮問題者占286%,其中存在輕度問題者占218%,中度問題者占54%,偏重問題者占14%。最近課題組對瀏陽市第八中學高一、高二360名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有明顯焦慮症狀的比例為16%。可見中學生比小學生焦慮問題嚴重(指中、偏重者)。下麵針對焦慮問題較為嚴重的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第一節焦慮症的主要表現
通過我們對中小學生中具有明顯焦慮傾向的對象行為觀察了解發現,他們在行為上有煩躁、緊張不安的表現,在學校活動中一般表現出猶豫不決、動作遲緩甚至逃避。在學生逃學隊伍中這類學生所占比例也較大。中小學生的焦慮主要表現在下列方麵。
1學習焦慮。學習焦慮是一種情緒反應,也是中小學生常見的焦慮症狀。調查研究表明中學生比小學生焦慮程度高,學習焦慮的認知成分主要以擔心為特征,是由消極的自我評價所形成的意識體驗。有焦慮症狀的學生認為學習任務重,壓力大,要求高,“喘不過氣”;在課堂上當老師向全班提問時,覺得是提問自己而不安,當著別人朗讀課文,總怕讀錯,行為上表現為多餘動作增加;課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課後擔心完不成作業任務,做作業時總想對答案,考試時胡亂答完卷子早早離開考場等。特別是有些家長不根據孩子的學習實際,提出的目標要求太高,如高考要求至少上“二本”,專科就不讀,因此孩子成績不好時,總是提心吊膽,一提“考試”,心裏就緊張,擔心周圍人的冷眼,擔心升學無望。最近我們對某初級中學三年級三個班191人的隨機調查結果表明,輕度焦慮的有103人,占589%;中度焦慮的有47人,占268%;重度焦慮的有6人,占34%;中度和重度考試焦慮的占總人數的304%;考試焦慮有身體反應典型表現的占總數的166%;思維阻抑典型表現的占總人數的511%。
案例32戴某,某校高中二年級女生,生性活潑,從小喜歡跳舞。怕影響學習,父母不同意發展,愛好受到限製。因成績不好,其父母感到臉麵無光,母親罵,父親打,特別是經常拿妹妹的成績做比較氣她。因此她懼怕父母,不願與她們交流,心情不好,成績也就下滑不止,父親更加不分情由地打她,她也更加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父母,甚至聽到父親的聲音心裏就非常緊張,忐忑不安。
2生活焦慮。生活焦慮表現以經常或持續地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為特征,生活焦慮表現在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兩方麵。家庭生活方麵主要是有的家庭環境不好,有的甚至可以說是環境惡劣。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有的學生反映其家長信迷信,求神拜佛,香火繚繞,多次勸說也無效;有的家長參與賭博,來往“客人”不斷,甚至在一段時間內還熱衷於“談碼論經”(地下“六合彩”),“工作”繁忙;有的擔心家庭經濟困難而影響自己的學習,如有的學生家住偏遠山區,父母身體不好,家庭經濟基礎本來就不好,供讀中小學就已經是十分艱難,衣食不保,擔心考上大學也無力支持;還有的家庭不和睦,父母親關係緊張等一些家庭矛盾和問題,引起孩子煩躁、焦慮和不安。
校園生活方麵主要是有的學生懼怕當眾發言出差錯,受到老師和家長批評後心裏總不安,甚至做噩夢;在與別人的競爭中輸給對方,就不想幹了,一考慮到今後的事情就感到擔心;身體形象不佳,或有某些缺陷,擔心被同學、老師看不起,自卑而焦慮,有的在身體發育過程中看到自己與別人有差異就憂心忡忡;有的有恐慌的預感,終日心煩意亂,坐臥不寧,好像不幸即將降臨在自己或親人的頭上;有的認為自己笨嘴笨舌,擔心在與老師交往中出洋相被人笑話,麵對豐富的校園生活與學習、交往的需要而手足無措、痛苦不堪;懼怕受到汙染而反複洗手,以及神經性厭食,為體重增加而感到苦惱等。
案例33一個初二女生的來信說:老師,我真是有苦說不出。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注意到校園裏同齡的女孩都很漂亮苗條,相比之下,我覺得很慚愧,我又矮又胖,臉上有青春痘,感到自己缺點太多。雖然我明白,外表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但當我看到別的女生都那麼漂亮、活潑,當她們穿著能顯示苗條體形的服裝走過我麵前時,我感到很憂慮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