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報複心理(1 / 2)

有些人受了別人的氣或吃了虧,能夠采取寬以為懷、以和為貴的態度,或原諒別人、息事寧人,或通過交流消除隔閡。然而有的青少年學生不冷靜、易衝動,他們通常產生“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報複心理,向對方施加報複性攻擊行為。有些青少年學生常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甚至造成嚴重的後果。具有報複心理的人具有一定的個性和心理特征。

第一節報複心理的表現特征

1偏執急躁。具有報複心理的人個性往往表現固執,敏感,過分警覺,心胸狹隘,好嫉妒;遇事不冷靜,急躁,不善於對事物進行調查分析,容易作出主觀臆斷;對挫折、批評過分敏感,易衝動;常有不安全感,不愉快,缺乏幽默感,經常處於戒備和緊張狀態之中,常因學習、生活中與他人的磕磕碰碰而點燃報複之火。例如,

案例41黃某,高中一年級男生,劉某,高二年級男生,同在某高中學習。一天放學路上劉某無意撞到黃某而發生口角,黃某認為劉某輸了理還趾高氣揚,但又知個人力量鬥不過他,便邀集他人到學校“教訓”了劉某。劉某認為自己在同學們麵前丟了臉,報複心引燃的仇恨之火驟然上升,他從家裏取出鋼刀將黃某砍傷,使黃某住院治療一個多月。黃某不但身體受到傷害,還耽誤了學習;劉某也因此負擔黃某治療期間的費用1萬多元,並受到學校“勸其退學”的處分。事後黃某感到很後悔,說:“由小事起因,最後釀成鬥毆傷人,結果雙方都沒贏,隻因缺乏個人修養、紀律觀念,報複心理嚴重所致。”

學校課題組最近對某校小學生67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占9%的學生存在報複心理;而對瀏陽市第八中學高一、高二360名學生的隨機問卷調查統計,具有報複心理的人占261%,這一比例大大高於小學生,說明中學生比小學生思想複雜、自尊心增強、容忍度降低。

2多疑心理。具有報複心理的人對人的信任度比較低,不善於溝通,在認識事物的時候往往預先主觀地設定了一個框框,然後據此來觀察事物,按圖索驥,按主觀思想取舍獲得的信息,結果把生活中許多無關的事情聯係在一起,甚至無中生有地製造出各種“證據”,從而使自己的主觀假設得以驗證和強化,並陷入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之中。例如有的青少年學生受到老師的批評後,不能很好地做自我檢查,而是認為某人打了小報告,並產生報複念頭。有人就是對於生活中的一個普通玩笑,也懷疑是別人含沙射影、個人攻擊而產生報複行動。

3自私。易產生報複心理的人,往往在認為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吃了虧時,咽不下這口氣。尤以獨生子女較為突出。在獨生子女的家庭裏,兩個或者更多的成人與一個孩子在一起生活。在成人與孩子的關係中,成人是孩子的關心照顧者,然而由於家庭中孩子隻有一個,而成人有兩個或更多,這就很有可能使孩子得到過分的照顧。如果成人的教育觀念存在一些問題的話,孩子還有可能受到大人的溺愛、遷就。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個人自我觀念產生消極的影響,造成孩子性格當中存在某些缺陷,形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傾向。這些孩子一旦認為自己的形象或個人利益受到影響,往往不能容忍而遷怒於他人,極易產生報複心理。

第二節報複心理產生的原因

1思維簡單,行為草率。如果一個人遭到別人無端的傷害,他會覺得委屈、不公,心理會失去平衡。為了消除心中的委屈,為了使心理平衡,他往往產生“我要報複,我要讓他也受到這樣的傷害”的念頭。於是他會記仇,把怨恨埋在心裏,隻求有一天,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怨恨越深,仇恨越大,心理的不平衡感越強。有時報複之火讓複仇者吃不下飯,睡不好覺,而那些所謂的“仇人”依然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這更加深了複仇者的不平衡心理,於是報複心理也就越來越強烈。

有報複心理和實施報複行為的中小學生往往考慮問題簡單,看問題片麵,易於衝動,又聽不進旁人的勸解,不考慮後果;特別是容易受別人的調唆,把簡單的矛盾複雜化,增加了解決矛盾的難度,容易使被報複一方受到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