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演講題目的選擇
選擇演講的題目稱之為“選題”。選題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演講的成敗和價值的大小。一個好的演講選題,應具備三個條件:
1.符合時代精神
所謂“符合時代精神”,即要有現實意義,要能符合現實需要。古今中外演講家們成功的演講選題都是非常恰當的。兩千多年前,古希臘“智者派”奠基人高爾吉亞草擬的《帕拉梅德斯辯護詞》,表達了人們對帕拉梅德斯的愛戴;“西安事變”時,張學良的《在市民大會上的演講詞》,顯示了中華兒女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高尚的民族氣節;斯大林的《紅場檢閱演說》,表現了蘇聯紅軍和蘇聯人民為消滅德國法西斯強盜,保衛社會主義蘇聯的堅強決心。這些選題都符合當時形勢的需要,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適合聽眾水平
演講是講給聽眾聽的,所以在寫演講辭的時候首先應該了解自己的聽眾,掌握他們的思想水平、文化程度、職業狀況,乃至年齡性別等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毛澤東同誌在《反對黨八股》一文中,指出:“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做文章和演講也是這樣。”他問道:“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講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麼?”我們有些人的演講,往往不論聽眾是些什麼人,單憑自己的書本知識,古今中外,旁征博引一番,結果成效甚微,其原因就在於選題不看對象,不適合聽眾的水平。
3.自己比較熟悉
美國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位初次演講的人選了一個話題,介紹美國華盛頓的風貌。由於他對華盛頓並不熟悉,因此去買了一份遊覽指南之類的小冊子。他把這些材料略加整理便去演講了,後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兩周以後,這位演講者的汽車不慎被竊。但報案之後,警察表示對這種多如牛毛的案件無能為力。懊惱之中,他回想起一周前,自己的汽車因在路上多停了15分鍾而被警察罰了款。對比之下,警察對善良的民眾猶如凶神惡煞,麵對那些鼠竊狗盜之輩,卻無能為力。這激起了他強烈的憤怒,於是就以此為選題,又參加了演講。這前後兩次演講,他判若兩人。那次介紹華盛頓風光的演講,他說話猶如擠牙膏;這次卻相反,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滿腔的憤怒噴瀉而出。他之所以前後不同,是由於他對後者比前者熟悉,有切身的體會。
第二節 演講稿的立意
演講的選題和立意有一定的聯係,但不是一回事。立意是演講者對演講主題的把握,是對選題的主觀的獨特感受。
演講的立意和寫文章一樣,也應采取“意在筆先”的原則。一篇好的演講稿的立意,應符合如下要求:
1.觀點正確
所謂觀點正確,是指確立演講的主題、意向要符合客觀規律,接近真理。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學習和掌握理論和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隻有這樣,演講才能符合時代的需要和受到聽眾的歡迎。
2.態度鮮明
所謂態度鮮明,就是說演講的主題能明確表示愛什麼,憎什麼,讚成什麼,反對什麼,態度明朗,旗幟鮮明。如果缺乏態度鮮明這一點,人們就很難知道你到底想說些什麼,因而也就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結果使演講失去應有的效應。
3.開掘深刻
所謂開掘深刻,就是要在演講中能講人所未講,發人所未發的獨到見解。即使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小事,對善於演講的人來說,他也能挖掘出事物的真諦。李燕傑同誌的演講為什麼叫人中聽,除了循循善誘之外,還不時舉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導青年人去認識真理。如講到人們看到愛因斯坦或托爾斯泰的畫像,為什麼令人肅然起敬?那是因為滿頭銀發放射著智慧的光芒,額頭深而又繁的皺紋標誌著他一生的豐功偉績的緣故。如果演講與此相反,人雲亦雲,泛泛而談,隻會叫人感到平淡乏味,產生反感。
第三節 編寫提綱
寫演講稿最好是先列個提綱,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先“搭個架子”。它是通過提要或圖表的方式,把整個演講的主題、結構布局等簡潔明了地展示出來,體現出演講的基本思想和層次安排。
怎樣列提綱呢?可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大體說來,有以下兩種:一是概要提綱,一是詳細提綱。
1.概要提綱
概要提綱比較簡單,它以極簡練的語言,扼要地概括出演講的主題、材料、結構和段落大意,看上去一目了然。這種概要提綱比較省時、省事。這種提綱雖簡單,但隻要是深思熟慮構成的,也會對撰寫演講稿大有幫助。以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為例,它的概要提綱是這樣的:
(1)開場白
(2)主體部分
①馬克思在理論上的重大貢獻。
②馬克思的偉大革命實踐。
③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卓越貢獻。
(3)結束語
2.詳細提綱
詳細提綱比較具體、細致,甚至把每個細目都寫上了,基本上是演講稿的縮影,有利於演講者對整個演講的掌握。列詳細提綱雖然費事,但寫稿時卻較省事。下麵仍以《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為例,它的詳細提綱是這樣的:
(1)開場白:提出中心論點
①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和經過。
②馬克思的逝世是無產階級不可估量的損失。
(2)主體部分
①馬克思作為“科學巨匠”在理論上的偉大貢獻。
A.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曆史發展的規律。
B.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特殊的運動規律。
c.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領域(甚至在數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現。
②馬克思作為革命家在革命實踐方麵的貢獻。
A.參加打碎舊的國家機器的鬥爭;參加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鬥爭。
B.編輯報刊,撰寫書籍和參加工人運動。
③馬克思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卓越貢獻。
A.敵人對馬克思的嫉恨和誣蔑。
B.馬克思對敵人的蔑視和鬥爭。
C.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對馬克思的尊敬、愛戴和悼念。
(3)結束語:馬克思的英名和事業永垂不朽!
3.提綱的內容
一般說來,演講稿的提綱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1)題目。
(2)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中心論點最好用一個準確完整的句子明確表達出來,以便於思考和推敲,分論點點明大意即可。
(3)事實材料、事理材料和參考材料。
事實材料主要包括例證、數據和實物等;事理材料主要包括科學原理、科學定律、法律條文以及名言、諺語、成語等;參考材料泛指演講時需要的各種材料或備用材料。這些材料不必詳細寫出,隻要在提綱上作個標記即可。
(4)結構和過渡。
根據內容的輕重緩急,恰當安排結構層次,並設計好過渡,用連續的標記符號排列好順序,以使眉目清晰。
(5)開頭和結尾。
要標明以什麼方式開頭(設問、敘述式等)和結尾(號召、抒情式等)的問題。
第四節 材料的搜集與整理
材料是為主題服務的,主題與材料是統帥與被統帥的關係。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就應該緊緊圍繞主題去選擇和整理材料。
1.材料的搜集
(1)用心觀察。
魯迅說:“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能看到一點就寫。”平時,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生活、觀察人、觀察演講活動;要善於用自己的眼睛看表、看裏、看點、看麵、看深、看細、看過去、看現在、看將來……總之,要做“有心人”。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材料,用自己的“攝影機”拍攝下來,儲存在頭腦的“倉庫”裏,切不可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讓生活中許多生動有價值的材料從自己身邊溜掉。
(2)廣泛采集。
寫演講稿,僅僅靠觀察所得材料是不夠的,還必須廣泛了解情況,涉獵各種書報雜誌獲取信息。搜集材料的方法、途徑很多,總括起來,有一般采集法和專門采集法兩種。通過長時間的采集、積累和儲備,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材料庫”,等到用的時候,就會顯得得心應手,非常便利。
2.材料的選擇 獲得材料隻是為寫演講稿提供了取材的可能性,要寫好演講稿,還必須對材料進行篩選。首先,對材料進行分析。材料是客觀存在的,它包含一定的內容,能說明一定的問題,但是並不直接顯露出來。它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又可以說明那個問題。這說明,被選取的材料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正確選取的材料應是主客觀的統一。
其次,在分析的基礎上鑒別。即把它們的本質意義和所要說明的問題做一番比較,把與演講主旨相關的留下,不相關的舍去。做到材料和主旨統一,客觀和主觀一致。“大同”可使主旨集中、統一,“小異”可使主旨充實、圓滿。具體方法是:
(1)選用有助於主題的材料。
選擇材料時必須考慮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題或為主題服務。即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否則就舍棄。能夠有力支持主題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講者自己受感動的材料;演講者親身實踐證明了的材料;聽眾感興趣的材料等。
(2)選用有強“磁性”的材料。
所謂材料具有強“磁性”,就是說所選用的材料,一定要有強大的吸引力,像一塊塊磁鐵一樣能吸住聽眾的心。
一般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材料都具備四個方麵的特點:新、實、趣、道。
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況,反映新麵貌,講出新“道道”。
實:就是具體、實在,使聽眾能感覺到,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
趣:就是要有趣味。既有動人的情節,能引起懸念,又活潑風趣,具有幽默感。
道:就是要富有規律性、邏輯性,使聽眾感到有條有理,心悅誠服。
(3)選用典型生動的材料。
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那些具有鮮明特征和代表性的典型生動的材料,才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表現演講的主題。
(4)選用真實可靠的材料。
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真實的。因為隻有真實,主題才能站得住腳,演講才有說服力。如果材料虛假,或者編造材料,或者選用偶然的、個別的、表麵的東西為寫作材料,就不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麵目,那麼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材料的真實性離不開材料的準確可靠,它包括準確的人物、事件、情節、經驗、時間、地點、數字、引文等等。對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必須是經過認真調查、核實過的,如果條件許可,要盡可能多地使用第一手材料,反對那種一味追求“生動”,“吸引人”,而搞所謂“合理想象”、“添枝加葉”的做法。
3.材料的整理
材料收集完備以後,整理的工夫是絕不可少的。思維是一條鏈條,當中有若幹環節,大至一篇演講的開頭、中間、結尾,小至一句話排列的先後次序,都應講究邏輯性。因此,演講前,不管有沒有講稿,事先都要想一想,說話的中心是什麼,圍繞這個中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怎麼說才能把自己想說的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果不動動腦子,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即像俗話所說: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就會使人茫無頭緒,不知所雲。因此,一定要動動腦子,經過一番整理思路的工夫。可以說,演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邏輯思維的能力,要在嘴上說清楚,首先必須在腦子裏把意思想清楚。這就應當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然後通過邏輯思維把表達客觀事物的語言材料加以組織。
第五節 編寫演講稿的基本要求
演講稿的寫作,既要遵循一般的寫作方法,又要兼顧演講的特殊要求。其要點是:
1.精心準備,有的放矢
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是寫文章的弊端,更是做演講的大忌。演講的效果,主要看演講的思想內容在聽眾的思想和行為中所引起的影響和作用。而要使演講產生良好的效果,就要進行精心的準備。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所以隻有精心準備、認真編寫演講稿,才能使演講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寫演講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作好準備:
(1)對聽眾狀況的研究思考。
這是關係到演講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演講者不熟悉聽眾的情況下,這種調查就更加重要。演講者對於聽眾的職業、年齡、性別、政治素質、文化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麵的狀況,要盡可能做到了如指掌,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演講者應該向聽眾提供什麼信息、輸出多大信息量、把問題闡述到什麼程度為宜等重大問題,以避免曲高和寡之弊。
(2)對演講場合即自然環境、社會曆史背景的研究思考。
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量體裁衣,看菜吃飯”。編寫演講稿不僅要考慮聽眾對象,而且要考慮演講時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曆史背景,當時當地的政治傾向、思想動態、學術文化氣氛、風土人情、民情民俗,還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演講所傳播的觀點是同化吸收趨向,還是排斥背離傾向,等等。對於這些,演講稿起草者如果做過充分的調查和思考,就有可能把內容確定得更為恰當,措辭更為得體。
(3)對演講具體內容和表達方式的研究思考。
在動筆編寫講稿之前,首先要考慮講什麼,怎樣講。演講中將要涉及的背景材料和專業知識,要求真鑿實,精心組織。對於要建立(批駁)的論點,需要的論據和采取的論證(表達)方式,都要認真籌劃。如果是在別人演講之後再作演講,還要了解前麵所講的專題內容及深度廣度,以避免內容的重複和形式的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