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群島
中國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位於長江口以南、杭州灣以東的浙江省北部海域,古時稱海中洲。舟山群島島礁眾多,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約相當於我國海島總數的20%。分布海域麵積22000平方千米,陸域麵積1371平方千米,其中1平方千米以上的島嶼58個,占該群島總麵積的96.9%。整個群島呈北東走向依次排列,主要島嶼有舟山島、岱山島、朱家尖島、六橫島等,其中舟山島最大,麵積為502平方千米,為我國第四大島。舟山群島素有“千島之鄉”的美稱,是我國沿海航線中途的必經之地。
最大的海峽
位於福建省與台灣省之間的台灣海峽,是我國最大的海峽。它北起福建省閩江口和台灣省富貴角,南界福建省官口港和台灣省鵝鑾鼻,南北長約333千米,東西平均寬230千米。最窄處的福建平潭島與台灣省的新竹市,相距僅130米。海峽中部是澎湖群島,由64個島嶼組成。夏季整個海峽為東北向流動的南海水流,冬季海峽西部和中部為南下的東海沿岸流,東部為沿台灣西海岸北上的黑潮。該海峽為東海與南海間航運要衝,也是歐亞等國際航線的必經之道。這裏資源豐富,水交換暢通,魚蝦種類繁多,是我國重要漁場之一。
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
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是珞巴族,大約有2000人。主要分布在西藏東起察隅,西至門隅之間的珞渝地區,以米林、墨脫、察隅、隆子、朗縣等最為集中。珞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於漢藏語係藏緬語族,但沒有文字,長期保留著刻木結繩記數記事的原始方法。1965年,珞巴人被中國國務院正式確定為中國56個民族中的一員,並且在西藏墨脫縣和米林縣珞巴族集聚區建立了兩個民族鄉,享受更多的優惠政策。
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
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曾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其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貴州、湖南、四川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族人口有16178811人。壯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1955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壯族文化十分豐富,以“山歌”最為出名。
最深的湖
長白山天池,又名白頭山天池,是我國最深的湖,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內,是中國和朝鮮的界湖。天池位於長白山十六峰的環抱簇擁之中,猶如是鑲在群峰之中的一塊碧玉。天池呈橢圓形,周圍長約13千米,平均水深約200米。
最大的衝積島
位於長江口的崇明島(屬上海)是我國最大的衝積島,也是世界最大的沙島,麵積為1267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10千米。該島位於長江入海口和中國東部海岸的中心位置,處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市為中心的黃金海岸的交彙點。崇明島狹而長,東臨浩瀚的東海,西接萬裏長江,北與啟東、海門一衣帶水,南依上海市,屬長江衝積平原,是我國僅次於台灣和海南島的第三大島。它迄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由於長江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崇明島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東海延伸,增加土地約487公頃。島上有眾多的曆史名勝和人文景觀,有瀛洲公園、金鼇山、孔廟、明潭等遺址,還有華東地區麵積最大的人造森林——東平林場。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無數候鳥到島上棲息、覓食,已成為我國候鳥重點保護區。
最大的峽穀
我國最大的峽穀是雅魯藏布大峽穀,位於南迦巴瓦峰和崗日嘎布拉山脈南坡的雅魯藏布江大峽彎,北起米林縣的大渡卡村(海拔2880米),南到墨脫縣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大峽穀長504.9千米,平均深度5000米,最深處達6009米,也是世界最大的峽穀。
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峽穀
雅魯藏布江大峽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峽穀穀地。從海拔數百米的穀底,直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頂,熱帶低山常綠半常綠季風雨林、亞熱帶山地常綠半常綠闊葉林、暖溫帶中山常綠針葉林、寒溫帶亞高山常綠針葉林、亞寒帶高山灌叢草甸、亞寒帶高山冰原和寒帶極高山冰原等生態係統,沿穀坡依次分布,如此豐富的山地生態係統類型和山地植被類型以及生物群落,堪稱世界之最,被譽為世界山地植被類型的“天然博物館”。
最狹窄的峽穀
虎跳峽,位於我國雲南迪慶州香格裏拉縣境內,因傳說有猛虎從江中的巨石跳躍過江,故名“虎跳峽”。它全長18千米,峽內江麵寬不足100米,最窄處僅30米左右,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狹窄的峽穀。峽穀總落差達210米,穀內江水以崩天裂地之勢衝騰奔瀉。人們身入峽中,好似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臨激流,非常驚險,是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