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中的人們每天都在忙著自己的事,但是在忙碌之餘,我們應當關心一下身邊其他人的感受和生活,騰出一隻手來,抽出一點時間來,你所做的、所奉獻的就能夠給他人帶來極大的幫助,這種力量,是你難以想象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二十多歲時寫了一部中篇小說《窮人》,學工程專業的他怯生生地把稿子投給《祖國紀事》。編輯格利羅維奇和涅克拉索夫傍晚時分開始看這篇稿子,他們看了十多頁後,打算再看十多頁,然後又打算再看十多頁,一個人讀累了,另一個人接著讀,就這樣一直到晨光微露。他們再也無法抑製住激動的心情,顧不得休息,找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住所,撲過去緊緊把他抱住,流出淚來。涅克拉索夫性格孤僻內向,此刻也無法掩飾自己的感情。他們告訴這個年輕人,這部作品是那麼出色,讓他不要放棄文學創作。之後,涅克拉索夫和格利羅維奇又把《窮人》拿給著名文藝評論家別林斯基看,並叫喊著:“新的果戈理出現了。”別林斯基開始不以為然:“你以為果戈理會像蘑菇一樣長得那麼快呀!”但他讀完以後也激動得語無倫次,瞪著陌生的年輕人說:“你寫的是什麼,你了解自己嗎?”平靜下來以後他對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你會成為一個偉大的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出了反應:“我一定要無愧於這種讚揚,多麼好的人!多麼好的人!這是些了不起的人,我要勤奮,努力成為像他們那樣高尚而有才華的人!”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了大量優秀的小說,成為俄國19世紀經典作家,被西方現代派奉為鼻祖。
格利羅維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因各自的成就贏得人們的尊敬,但同樣令人們尊敬的是他們“騰出一隻手”托舉一個陌生人的行動。雖然最初他們就預料到這個年輕人的光芒將蓋過自己,但他們連想也沒想就伸出了自己的手。
“騰出一隻手”給別人肯定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別林斯基等三位偉大的藝術家雖然後來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搶了光芒,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功而使自己的人格舉世皆知。生活中更多的“騰出一隻手”者則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成為“不再重放的花朵”。然而“騰出一隻手”給別人,在於過程,而不在於結果。無論被托舉者最後是否平凡,無論能否得到回報,都不影響愛的價值。
所以, “騰出一隻手”給卑微者——讚揚他們;“騰出一隻手”給狂妄者——規勸他們;“騰出一隻手”給絕望者——點撥鼓勵他們……
讓我們記住高爾基給兒子的信中的一句話:給,永遠比拿愉快!
心靈追問:
“我曾‘騰出一隻手’給別人。”我能麵無愧色地說出這句話嗎?
分享:青少年成長的維生素C
分享有很多種意義,對於特蕾莎修女來說,分享是達成愛的有效方法,對於一些其他來說,分享是一種美德,而對於處在成長期的我們來說,分享更是一種成長的必需品,就像身體中的維生素C一樣不可或缺。
英國大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麼我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送奶公司送到訂戶門口的牛奶,既不用蓋子也不封口,因此,麻雀和紅襟鳥可以很容易地喝到凝固在奶瓶上層的奶油皮。後來,牛奶公司把奶瓶口用錫箔紙封起來,想防止鳥兒偷食。沒想到,20年後,英國的麻雀都學會了用嘴把奶瓶的錫箔紙啄開,繼續吃它們喜愛的奶油皮。然而,同樣的20年過去了,紅襟鳥卻一直沒學會這種方法。原來麻雀是群居的鳥類,常常一起行動,當某隻麻雀發現了啄破錫箔紙的方法,就可以教會別的麻雀。而紅襟鳥則喜歡獨居,它們圈地為主,溝通僅止於求偶和對於侵犯者的驅逐。因此,就算有某隻紅襟鳥發現錫箔紙可以啄破。其他的鳥也無法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