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軟骨組織中有一種化合物,能阻斷癌腫周圍的血管網絡,它還能使癌細胞的養料供給不足從而使癌腫萎縮,達到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他通過實驗得出,鯊魚軟骨中的物質能抵製癌細胞的生長而沒有一點兒副作用,這要比牛犢軟骨中的物質作用強10萬倍。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提取鯊魚軟骨中的物質,用於治療32個晚期癌症患者,其中11人治愈,而其餘的21人的癌腫也明顯好轉。
墨西哥康脫拉斯醫院在1991年用鯊魚軟骨提取物治療8例晚期癌症患者,他們的癌細胞得到30%~100%的不同程度的控製。
鯊魚的抗癌武器在胃部,分子生物學家紮斯洛夫這樣認為。在實驗研究中,他發現鯊魚的胃部有一種叫“角鯊素”的抗生素,它的殺菌效果比青黴素還要強,它在殺死真菌和原生物的同時,對癌症和艾滋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鯊魚憑什麼才能抵製癌症對它的侵襲,到目前為止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麒麟魚的神秘身世
麒麟魚是海洋中一種藍色的魚類。在上演精心編排的求愛之舞過程中,麒麟魚能夠呈現出橙色、黃色、藍色和綠色。白天的時候,它們是一群非常害羞的動物,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進進出出珊瑚礁中度過,因此很難被照相機捕捉到。
但在攝影師耐心的努力下,我們得以欣賞到這種海洋藍色精靈:
麒麟魚生活在位於日本南部的中國東海與澳大利亞北部之間的太平洋。
憑借其由橙色、黃色和藍色打造的美麗外表,麒麟魚成為潛水愛好者和野生動物攝影師的一大寵兒。
麵對如此亮麗的色彩,早期發現者不免將這種神奇的魚類與19世紀中國滿清官員穿著的絲製袍服聯係在一起。以其獨特的顏色作為參照,人們顯然不會將生活在鹽水中的麒麟魚與呈褐色的淡水肉食魚類混淆在一起。除了“麒麟魚”這個名字外,它們也被稱之為“滿洲魚”或“鱖魚”。
體內擁有藍色素的動物隻有兩種,麒麟魚便是其中的一個幸運兒。除了五彩繽紛的顏色這一令人吃驚的特征外,麒麟魚還有一張吸引人眼球的王牌,那就是擁有觀賞魚“綠青蛙”近親這一身份。當然了,世界上呈藍色的魚類還有很多,但它們的顏色來自於成堆的扁平細薄反射晶體形成的波型,而不是像麒麟魚那樣依靠一種細胞色素。盡管擁有異常華美的外表,但出人意料的是,麒麟魚卻是一種生性害羞的動物。它們是珊瑚礁居民,更喜歡棲身於受保護的礁湖和沿岸珊瑚礁。遊動時,它們的鰭快速擺動,就像是一隻正在盤旋的蜂鳥。
它們的個頭很小,身長最多也不過4英寸(約合10厘米),同時又喜歡在底部覓食,因此很難被發現。這種難覓蹤影讓很多潛水者拍攝完美照片的夢想最終化為泡影。
覓食中的麒麟魚非常挑剔,它們動作緩慢並且小心謹慎,白天的時候主要以小型甲殼類、無脊椎動物以及魚卵為食。它們與鳥類相似,在享用前會對麵前的食物進行一番研究。它們的眼睛很大並且向外突出,能夠成為捕獵時的完美利器。由於絕大多數獵物都藏身於陰暗的地方,擁有一雙目光敏銳的眼睛對麒麟魚意味著什麼我們不言而喻。
在太陽馬上就要落山前,麒麟魚的求偶好戲正式上場。雌魚會來到珊瑚礁中它們最喜歡的地方,欣賞雄魚上演的求愛活動。雄魚不辭辛苦地表演旨在能夠吸引其中一位異性,最後抱得美人歸。所謂情場如戰場,加之所在群體中雌性成員數量極少,雄魚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
一些人可能認為,對於麒麟魚這種五彩繽紛的魚類來說,在求愛過程中,它們的顏色自然是越亮麗越好,但真正讓它們變得“搶手”的並不是顏色,而是體型。科學家經觀察發現,體型更大並且身體更為強壯的雄魚更易受到異性青睞,這些麒麟魚中的“大塊頭”與雌魚交配的可能性因此高於體型較小的競爭對手。如果求愛大計成功收場,被打動的雌魚會遊向雄魚並棲身於它們的腹鰭之上。在此之後,它們的腹部緊貼在一起排成一列,同時慢慢向上遊動,距離最遠時可高出珊瑚礁1米。
一旦遊動到所希望的最高處,雄魚便進行射精,受孕的雌魚最多可排卵200顆。有時候,遭到拒絕的競爭者也會突然冒出來,不顧一切地進行授精嚐試。它們會遊向正在交配的“小兩口”並排出自己的精液,寄希望於渾水摸魚,讓別人的“老婆”也懷上自己的孩子。交配完成後,麒麟魚夫婦會快速遊回珊瑚礁,整個過程不過隻有幾秒鍾。受精卵被留下來,一切聽從命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