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轉機之間僅是一線之隔,對危機不能做適當的處理,那麼你很可能再也無“機”可轉。要成功並不容易,但是,要失敗卻是非常的簡單,很多人好不容易打下一片江山,卻因為處理不當,而無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因此危機的處理豈能不慎。
智者創造的機會比他得到的機會要多
失敗者常常說,他們所以失敗是因為缺少機會,是因為沒有有力者垂青,好位置就隻好讓他人捷足先登,等不到他們去競爭。
可是獲得成功的人決不會找這樣的借口,他們不等待機會,也不向親友們哀求,而是靠苦幹努力去創造機會。他們深知,唯有自己才能給自己創造機會。
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大帝在打了一個勝仗之後,有人問他,假如有機會,他想不想攻占第二座城市。“什麼?”亞曆山大怒吼起來,“機會!機會是我自己製造的!”創造機會,便是亞曆山大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因此,唯有去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
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情,總要等待機會,那是極危險的。一切努力和希望,都可能因等待機會而付諸東流,而那機會最終也不可得。
能夠主動創造機會的人,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強者。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總希望有一個突然的機遇把自己從地獄送到天堂,眨眼之間就具有一份值得炫耀的工作。但事實上,隻有一小部分機遇是靠僥幸得到的,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實力去爭取。
能夠主動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創造機遇的人,往往都能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測能力。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夠具備這種能力,但是我們至少要有這種意識。
機會一般不會自動找到你,隻有敢於表達自己,讓別人認識你,吸引對方的注意,才有可能尋找到機會,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吉拉德,總是隨身帶著名片,見到人就遞上一張,有時在觀看體育比賽,當觀眾為運動員的精彩表演而起立歡呼時,他就掏出一把名片隨手撒出。身為希爾頓旅館公司的董事長,沒有董事們的同意,他也不能以公司的名義買下華爾道夫。
希爾頓並沒有因此而退卻,因為他相信擁有這樣一家旅館,將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價值。他想:“我可以像30年代德克薩斯州西斯柯那樣自己買下來,然後把我的看法再推銷給那些能夠接受我的意見的人。”
於是,他開始行動了。他首先打電話給華爾街上擁有華爾道夫股票的老大。
當天下午,他走進那位老大的辦公室,要買下249042股——這是控製股的數目,並給了一張10萬美元的支票當押金。
華爾道夫的股東們正為拿著一大把廉價的股票拋不出去而大傷腦筋,如今聽說希爾頓要以12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他們欣喜若狂——終於可以甩掉這個“爛包袱”了……
幾天後,華爾道夫旅館便改名為“希爾頓”。以後的日子華爾道夫究竟給希爾頓帶來了多少榮譽和財富,不用去揣測,看看希爾頓頭上那頂“世界旅店大王”的桂冠便再清楚不過了。
靠自己成功,往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正確的決策,又如把木梳賣給和尚,也正是一個反映謀劃高與低的經典案例:
有一家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人才。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
但有一道實踐性的試題要做,就是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的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出家人要木梳何用?這不明擺著拿人開涮嗎?於是紛紛拂袖而去,最後隻剩下甲、乙、丙三人。
負責人說:“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結果負責人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並講述了曆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